福州曾是全國絲綢紡織中心 系“海絲”重要始發港
2014-05-04 08:05? 溫海龍 卓文俊?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 福州新聞網訊 記者3日見到福州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時,他正忙著籌備《“海絲”門戶有福之州——福州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珍品展》赴外展出工作。 作為福州最早一批研究“海絲”的專家,張振玉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陸上出土、沉船出水的福州瓷器和絲綢來看,福州曾是全國絲綢紡織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是重要始發港和轉運港。因此,“福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有事實根據的。 曾經的全國絲綢紡織中心 海上絲綢之路顧名思義離不開“絲綢”。蘇杭絲綢聞名天下,但你可能不知道,福州也曾是全國絲綢紡織中心。 考古作為佐證歷史的第一手實物資料,是最有說服力的。張振玉介紹,在過去30多年,僅在南宋黃升墓、明代馬森墓以及宋端平二年夫妻合葬墓等3座古墓,就出土了各種珍貴絲織品700多件,這在福建考古史上絕無僅有,在全國也較為少見。 張振玉透露,在南宋黃升墓中出土的重量僅16.7克的紗羅背心,和在宋端平二年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紗羅對襟女上衣,這與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所說的福州宋代能生產出“舉之若無,裁之為衣,真若煙霧”的絲織品記載相印證,這種衣物輕薄如蟬翼,可與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蟬衣相媲美。 不少紡織人都知道,四經絞羅是中國古代織羅技術的最高峰,因這種羅織物的織造技術早已失傳,其因此成為中國絲綢技術的歷史之謎。不過,張振玉自豪地表示,在南宋黃升墓以及宋端平二年夫妻合葬墓中挖掘出土的絲織品,正是四經絞羅,這成為揭開這一歷史謎團的珍貴實物資料。同時,這些出土的絲織品在繼承傳統的技法基礎上,還創造了新產品,如二經絞花羅、三經絞花羅以及縐紗的制造技術,代表了宋代紡織技術工藝的新成就。 “宋、元、明時期,福州與蜀地、江浙同為全國絲綢紡織中心。”綜合第一手考古資料和出土實物,張振玉認為,宋元時期,福州已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主要生產地之一,福州港已成為“萬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國際貿易港口。 “織緞巷”、“錦巷”、“橫錦巷”、“機房里”……如今,這些與紡織業相關的地名,仍保留在榕城大街小巷中,無聲見證著福州紡織業曾經的輝煌。 |
相關閱讀:
- [ 01-07]福州江陰口岸首次進口廢紡織原料
- [ 09-14]福州工業經濟總體發展好 紡織化纖業呈現龍頭態勢
- [ 06-18]兩岸紡織業界聚首福州 討論紡織服裝產業鏈創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