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建議統一店招考慮保留符合規定店招,專家稱招牌體現商業文化不能由政府“包辦” 五一北路西側工人拆除商鋪招牌 □本報記者鄭曉華陳聰文/文劉興/圖 免費更換店鋪招牌,聽起來是好事情,但一些被更換招牌的店主卻不樂意了。近日,五一路一家眼鏡店的店主在微博上稱自己的招牌被強制統一,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議論。采訪中,業內人士稱統一更換招牌是否考慮保留符合相關規定的招牌不致浪費,統一店招是否應該考慮店鋪個性化需求。目前,相關部門暫未回應該問題。 苦惱遭遇花幾萬元制作的店面招牌被拆 “剛剛熬過了長達半年的景觀改造,現在又要做統一招牌!政府相關部門你們顧及到商家感受沒?”五一路一家店鋪的店主潘先生在微博上發布了對于統一更換招牌的吐槽。 潘先生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立面改造到現在,以為要結束熬過去了,誰知道前兩天竟然跑來幾個工人,立馬動手將店招拆了。為了映襯商品檔次,潘先生原有的招牌花了不少心思,單單成本就花費了好幾萬元。讓潘先生更難以理解的是,此次統一換店招,他本人卻未收到任何通知和告知性文件,也沒有給商戶看更換之后的效果圖。 昨日記者走訪了津泰路、五一北路等路段,為了配合此次景觀改造,多數的店鋪招牌已被拆下。 津泰路一家服裝店的店主表示,原先自己的招牌也花了不少錢,雖然此次更換招牌由政府出資,但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而記者注意到,同樣在景觀改造的路段,例如銀行、通信運營商等國有企業的招牌卻未被拆。一些店主表示對于這種“區別性對待”難以理解。 商家反映統一招牌老舊嚴重沒個性 據了解,鼓樓區于2011年上半年就已經投資260萬元,完成福新路、東大路、吉庇路、津泰路等4條道路的店牌店招改造。其中,仙塔街也成了店招改造名單之列,按照當時的規劃,仙塔街160多家店鋪招牌,均采用木質面板,招牌字使用LED燈。 不過,在第一輪更換招牌的過程中,例如仙塔街等地的統一店招老舊現象明顯,多數的店鋪招牌褪色嚴重。 “店鋪是2011年換上了統一的木質招牌,表面上看過去好像挺好的,但是質量沒保證,雖然沒花我們商戶的錢,但時間一久木板就掉色,更別提LED燈了?!毕伤忠患冶憷昀习逭f。 而一些店主對于更換后的招牌樣式也頗有微詞。織緞巷一家時裝店的店主說:“我們經營的是時裝,但給我們換的卻是金字黑底的牌匾,一些朋友說看上去不吉利?!?/p> 一家照相店的老板告訴記者,之前換店招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由于跟合作膠卷品牌有協議,對于店鋪有統一的裝修要求,更換店招后卻不能滿足膠卷公司的要求,后面的合作也非常不愉快。 不少店鋪經營者建議,統一對老舊招牌進行換新無可厚非,但是否能保留一些符合相關要求又不乏設計美感的店鋪招牌呢? 相關部門 暫未回應保留個性店招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來到鼓樓區建設局了解相關情況,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于統一店招的事情由鼓樓區燈管辦負責。 隨后,在燈管辦的辦公室,一位負責人稱該部門只負責統一店招字體的制作,具體事宜建議記者前往鼓樓區環境綜合整治指揮中心了解。 鼓樓區環境綜合整治指揮中心則表示,該部門不負責對外事宜,對于媒體的問題由宣傳部門統一處理。 幾經周折,記者來到鼓樓區宣傳部,但仍未得到相關回復。 專家說法 店招是商業文化政府不能“包辦” “統一制作店招是‘好心腸辦壞事’。”中國市場學會品牌戰略委員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余明陽指出,政府統一制作店鋪招牌出發點是好的,但可能最終的效果并不理想。店鋪招牌作為店鋪商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個性化的東西。如今的社會強調的是多元化的東西,政府統一“包辦”是“越俎代庖”的行為。 福建省商貿協會副會長林建德也指出,沿街的店鋪招牌是影響城市視覺形象的重要因素,對一些雜亂無章的店鋪招牌采取措施也是必要的。但前提是不能破壞商業中所追求的獨特性。而在其中,管理者開展工作時也要充分尊重商家的意見,而不是采取簡單粗暴的統一更換的做法。 余明陽建議,對于店鋪招牌,應該由有關部門事先制定相應的“規則”,然后由商家自行制定店招,提交有關部門進行審批,符合要求的再進行制作。 林建德則表示,事實上,包括香港、東京、紐約等國際化大都市的一些商業街的店鋪招牌都非常有個性,也恰恰能夠烘托濃厚的商業文化氛圍。林建德認為,如果街區使用千篇一律的招牌不僅不能體現特色,而且有點“形式主義”。 |
相關閱讀:
- [ 03-20]廈門鼓浪嶼治理戶外廣告 違規店招四天再摘374塊
- [ 03-11]廈門鼓浪嶼整治提升進一步深入 清理53塊違規店招
- [ 03-07]將銀行“搬進”咖啡店 招行啟動咖啡銀行模式
- [ 03-05]燒烤店招兼職
- [ 01-08]鼓浪嶼拆除上百塊違規店招廣告 “高凌風”招牌被拆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