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醫生開顱病人“數星星” 成功切除大腦腫瘤
2014-04-15 07:06? 章微?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4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章微) “老林……老林……現在我們正在給你做手術,你有沒有感覺不舒服?”“沒有”…… 手術臺上,醫生一邊和病人聊天,一邊為他切除腦腫瘤。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運用這種“術中喚醒”新技術,成功切除病人的腦腫瘤。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據悉,國內只有少數大醫院能完成此種手術,在我省尚屬首例。 老林今年57歲,是福州人。前段時間,他突然頭痛,話也說得沒過去那么流利。持續一個多月后,他來到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左顳頂葉膠質瘤”。由于腫瘤對語言中樞神經造成了壓迫,這才導致老林講話結巴。 腦腫瘤必須切除,但擺在醫生面前有一個難題:這個腦腫瘤的位置緊挨著大腦語言和肢體運動功能區,手術中誤切了這些功能區的腦組織,可能會造成語言、運動障礙。在跟老林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醫生決定實行“術中喚醒”手術。 術中聊天助醫生定位功能區 麻醉醫生先把麻藥打在老林頭皮和腦膜上,待老林沒有痛感后,醫生切開頭皮和腦膜,后開始不斷和老林聊天。 當腦組織暴露在醫生眼前,醫生吩咐老林數數。老林很配合:“1、2、3、4、5……”在老林數數的同時,醫生用微小電流刺激老林的腦皮層。數著數著,老林突然數不下去。醫生就知道,這塊腦組織是管語言的,不能切。“老林,你再抬抬右手。”醫生再吩咐老林活動右手。配合電擊試探腦皮層,老林右手突然不動了。醫生確定這是大腦的運動功能區,要避開。 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整個過程,老林都很淡定安靜。術后幾天,老林已能正常下床活動,與人語言交流也無障礙。 附一醫院神經外科康德智教授是主刀醫生之一。他說,大腦功能區切腫瘤,大多是全麻進行,盡管有電刺激技術監測腦功能,但仍無法百分之百摸準功能區的邊界。這導致腫瘤切除了,但語言或運動功能區可能會受損,患者變成啞巴或癱瘓。術中喚醒,能讓醫生更加精確摸清大腦功能區邊界,最大范圍把腫瘤切除干凈,又不傷及“無辜”。 同題新聞: 開顱時喚醒病人 邊聊邊切腦瘤 全省首例“術中喚醒”手術成功,術中喚醒是為避免誤傷語言和運動功能 醫生們進行開顱前神經導航準備 □本報記者林雅林鴻胤圖由醫生提供 “老林,老林……,現在我們正在給你做手術,你有沒有感覺不舒服的地方?”“沒有”……這樣的對話發生在一例正在進行開顱手術的手術臺上,你能想像嗎?手術中,病人的顱腦被打開,醫生則在開顱手術中把病人喚醒,邊交流邊為病人切除腦部腫瘤。 3月18日,附一醫院神經外科與麻醉科合力完成了全省首例“術中喚醒”手術,成功治愈一例左顳頂葉膠質瘤病的患者,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了。 據悉,這個高精尖的手術名叫“術中喚醒”,就是患者在手術中保持清醒狀態,結合應用電刺激技術進行腦功能監測,是目前對腦功能區病灶實現最大范圍安全切除的先進方法。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大醫院能完成此種手術。 五旬老漢腦中長瘤 醫生會診決定實行 “術中喚醒 ” 福州57歲的老林近段時間,突然就一直頭痛,話也說得不清楚,沒有過去那么流利。在這樣的癥狀持續了一個月后,他來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 經過詳細的檢查,老林被診斷為“左顳頂葉膠質瘤”。他的腦中長了一顆瘤子,且已經對語言神經造成了壓迫,這才導致他的語言表達出現了障礙。醫生告訴老林要進行手術切除。 但是老林的瘤子所長的位置涉及語言和肢體功能區。怎樣才能既最大范圍地切除腫瘤又能保存病人的神經功能?這成為擺在神經外科醫生面前最實際的問題。 核磁共振檢查只能模糊顯示語言、運動中樞的位置,要精確辨認它的邊界,最好的方法是讓病人在手術中配合醫生的電擊作出反應。 世界內鏡醫師協會中國分會神經外科內鏡與微創專業委員會副主席、附一醫院神經外科康德智教授、王晨陽主任醫師、江常震副主任醫師以及吳贊藝主治醫師等專家組成的手術團隊與麻醉科主任林財珠和林群副主任醫師等組成的麻醉團隊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溝通。 醫生們判斷老林的精神狀態很穩定,同時依從性佳,可以跟醫生很好配合,因此在跟老林及其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實行“術中喚醒”手術。 開顱后喚醒病人 醫生邊聊天邊腦中取瘤 康德智教授介紹,術中喚醒手術,就是醫生先為患者進行特殊的麻醉,病人不用做氣管插管,在適度鎮靜并保留正常自主呼吸的情況下,完成開顱。 這種為了喚醒病人的特殊麻醉方法,即頭皮神經阻滯和切口局部麻醉,與傳統開顱手術麻醉不同,麻醉藥是直接注射在腦膜上,而非進行靜脈麻醉或吸入麻醉,病人在術后神智即刻就能清醒過來。 接下來,進入顱內后,醫生們先以微電流刺激手術視野中的腦組織,在患者完全清醒狀態下囑咐其數數。當在刺激腦皮層某一處出現數數中斷后判斷出語言功能區;當切除的范圍接近神經導航提示的神經纖維束時,囑咐其活動手腳,來判斷運動功能區,然后避開這些功能區準確切除腦腫瘤。 在這次手術中,醫生喚醒老林后,神經外科醫生開始對其進行大腦皮層的電擊,期間醫生們讓老林數數,同時做一些動作。 康教授說,當患者在交流中準確完成醫生的指令,主刀醫生就摸清了大腦功能區的邊界,劃定切除腫瘤時要注意的“保護區”。整個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醫生們一邊手術,一邊與病人不斷地交流,直至最后成功完成功能區手術操作。 “術中喚醒”手術高精尖 國內僅少數醫院能完成 “這種手術是目前對腦功能區病灶實現最大范圍安全切除的先進方法,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大醫院能完成此種手術。”康教授說,與大腦功能區相關的傳統腦腫瘤切除手術,大多是全麻進行,在電生理監測下,由于無法百分之百摸準功能區的界線,術后就可能導致腫瘤切除了,但因語言或運動功能障礙,患者變成啞巴或癱瘓,命保住了卻影響了生活質量。 而有了這種新的“術中喚醒”技術,配合電生理監測,在神經導航儀的導航下,醫生們就能更精確定位瘤子的位置和邊界。但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與患者之間親切交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消除了患者緊張和恐懼的情緒,保持安靜狀態。 康教授說,近年來,隨著神經影像學、神經導航及術中神經電生理學監測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和發展,神經外科手術已經從傳統的解剖學模式向現代解剖——功能模式轉變,大大提高手術質量并顯著改善手術效果。 目前,老林已能正常下床活動,與他人之間的語言交流無障礙,經復查核磁共振證實腫瘤已最大范圍切除,可以康復出院了。 |
相關閱讀:
- [ 12-30]“車王”舒馬赫情況危急 需盡快實施開顱手術
- [ 12-30]腦出血昏迷正接受開顱手術|舒馬赫昔日救命醫生已赴醫院
- [ 12-30]醫院:舒馬赫目前情況危急 將接受開顱手術
- [ 12-17]重慶被摔男嬰開顱手術順利 各界捐款近40萬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