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依伯遭銀行大堂經理忽悠 8萬元存款變保險
2014-04-10 07:22? 歐陽進權?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4月10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歐陽進權) 關注理由 福州一對老夫婦去銀行存養老錢,不料,在銀行大堂經理的一番“推薦”下,存單竟變成保單。好在依伯細心,見存折上的8萬元只剩7毛多,產生疑問,才發現被買了保險。 此前,本報曾多次報道,在保險公司派駐銀行業務員的推薦下,一些老人的存款“被保險”。而這一次,推薦保險的,竟是銀行大堂經理。 據銀保新規規定,保險業務員不能在銀行駐點賣保險,保險只能由銀行員工代銷。不少老年人說,銀行員工代銷保險,他們更容易被騙。因為,即使駐點的保險人員與銀行員工著裝相似,但他們終歸不是銀行的人,市民更容易產生警惕心理。而一旦銀行員工代銷保險,他們很難分辨自己辦的到底是存款,還是保險。 8萬元轉定期存款,不料被買保險 葉先生和老伴富女士的養老錢,一直存在銀行,其中一張8萬元的存單剛到期。清明小長假后上班第一天(4月8日)上午9時許,他們來到福州西洪路的一銀行網點,取出過去一年的利息2000多元,隨后辦理轉存手續。為了多拿點利息,他們這次準備存三年期定期存款。 等待辦理業務時,一工作人員向富女士介紹理財產品。隨后,富女士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先是填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各種詳細信息,之后填寫資料,到柜臺辦理手續。富女士說,從填個人信息,到柜臺辦理業務,她以為辦的是銀行存款。 辦完業務后,一直坐在等候區的葉先生,拿起存折一看,發現存折上的余額只剩七毛多。“錢到哪去了?”葉先生很是納悶。 夫妻倆認真翻看材料才知道,辦的是一份固定收益的家庭財產保險。他們一下子緊張了,自己一大把年紀,根本沒什么財產,擔心三年后錢拿不回來。葉先生昨日告訴海都記者,“幸虧用的是存折,否則可能發現不了存單變保單”,為了打印賬目明細,多年來他們都有用存折的習慣,不用銀行卡。 “推薦”保險的,是銀行大堂經理 向老人賣保險,銀行為何能出單?記者昨日得知,葉先生今年67歲,老伴今年2月剛過64歲。而這個月實施的銀保新規規定,商業銀行在向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銷售保險時,不能在銀行出單,必須由保險公司人工審核出單。而富女士今年剛過64歲,不受這一規定限制。 這次兜售保險的,是銀行工作人員,還是保險公司派駐銀行的業務員?記者昨日下午到該銀行福州西洪路支行,找到了向富女士推銷保險的李某萍。 記者核實發現,她不是保險公司的派駐人員,而是銀行大堂經理。李某萍說,保險是她推薦的,并稱她當時有解釋那是一款保險。 雖然這家銀行網點未發現保險業務員駐點,但記者隨后走訪鼓樓多個銀行網點,一些網點仍有保險公司業務員駐點,一些銀行甚至讓保險業務員穿上銀行工作服,在大廳推薦產品。而新規規定,保險業務員不能在銀行駐點賣保險,保險只能由銀行員工代銷。 對此,包括葉先生在內的福州多名老年人說,銀行工作人員直接兜售保險,老年人更容易被騙。保險公司的人就算違規著裝,終歸不是銀行的人,市民更容易產生警惕心理。記者獲悉,銀行的人推薦保險,除了可以拿傭金,還可以拿到保險公司私底下付的回扣,而且誰給回扣多,銀行員工就賣誰的。 □延伸閱讀 投保當天能隨時撤單 市民普遍不知 葉先生發現存單變保單后,推薦保險的銀行大堂經理李某萍協助夫婦倆,直接辦理了撤單手續,夫婦倆沒有資金損失,隨后辦理了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 采訪中,記者第一次得知,投保當天可以在銀行柜臺當場撤單。那么,撤單有何要求?據悉,目前在銀行銷售的保險,投保當天只要在銀行柜臺就能退保(通俗而言,相當于撤單),隨后錢當場退回客戶賬戶。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錢還未轉入保險公司賬戶。但投保后第二天,銀行柜臺就不能撤單了,需要消費者到保險公司柜臺,填寫退保申請單,或讓保險公司的人帶申請單到銀行網點,之后再過三五個工作日,錢才能退回。 對于這樣的規定,大多消費者并不知情,而為了不讓市民退保,不管是保險公司還是銀行的人,都不會主動向消費者提及這條規定。尤其對于銀行而言,他們普遍不愿受理當日撤單,因為撤單會影響操作員工的差錯率考核指標。 如錯過了當天的撤單機會,市民也別著急。從這個月起,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猶豫期(即市民的反悔期)從10天延至15天。市民拿到保險單后15天內,可以隨時申請全額退保。超過15天退保則未必劃算,而投保時間越短,退保損失越大。 ? |
相關閱讀:
- [ 04-08]福州津泰新村依伯高空拋擲垃圾 樓下店家屢遭擾
- [ 04-08]福州依伯在醫院停車場停車時突然昏厥 疑因心梗致死
- [ 04-08]福州灣邊大橋上闖機動車道 依伯騎三輪車撞上渣土車
- [ 04-08]福州津泰新村依伯高空拋擲垃圾 樓下店家屢遭擾
- [ 03-25]存錢后余額沒增加 福州七旬依伯嚇得血壓飆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