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樂豪華墓地占地3畝耗資400多萬 農村斗富之風盛行
2014-04-09 10:07?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長樂市一出殯儀式上,樂隊和舞蹈隊同場演出 長樂市一送葬隊伍走出家門口 辦一場喪事少則二三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送葬隊伍短的幾百米,長的幾公里;講排場搭拱門,你搭20個,我就搭50個,最多的一家搭了200個…… 在東南沿海部分富裕的農村,婚喪嫁娶、民俗節慶的鋪張浪費令人瞠目,一個村大操大辦,一年光吃喝就能吃掉幾百萬元,一個鎮能吃掉近億元。“斗富之風”不僅造成浪費,更敗壞了社會風氣,“倡儉治奢”已是當前富裕農村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奢華喪葬令人瞠目結舌 清明期間,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喪事大操大辦現象屢禁不止,一些富裕家庭的喪事操辦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一場喪事龐大的送葬隊伍中,花車隊、樂隊、腰鼓隊、高蹺隊,應有盡有。所經之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一些農村貧困家庭,撐著面子借錢也要把喪事辦得“風光”。記者在福建省長樂市首占鎮洋村見到,一支綿延一公里的送葬隊伍,盡管沒有禮樂隊場面,但6個青壯年抬著紅色的花車打頭陣,家屬披麻戴孝,情景頗為壯觀。 與講排場的葬禮相應的是,富裕農村修建豪華墓地之風也是屢禁不止。雖然政府明令禁止,但部分沿海地區大建豪華墓地的現象不斷蔓延。這些毀山林興建的墓地,雕欄玉砌,十分奢華。 記者在福建省長樂市南陽山腳下看到一處新建成還蓋著保護網的豪華墓地。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座墓占地約3畝,修建時間長達兩年之久,耗資400多萬元。這座豪華墓地并不是孤例,近一人高的配對石獅、精美的墓前石雕、高達10米的配對雕花石柱十分醒目。 相關新聞: 長樂市一送葬隊伍長達2公里多,村民介紹,這場喪事花費至少上百萬元 燕窩魚翅是村宴“基本配置” 由于民營經濟發達、農民生活富裕,一些地方民間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民俗節慶大操大辦,生辰壽宴名目繁多,崇尚奢靡的現象比比皆是。 福建泉州一家高級會所的主廚黃楚偉曾是一名專辦村宴的大廚,他給記者報了一張普通的村宴菜單:燕窩、魚翅、鮑魚、龍蝦、肉蟹、東星斑,外加佛跳墻、蟲草燉老鴨。“這是‘基本配置’,一桌宴席不算酒水要四五千元,上萬元的也有,流水席辦個一兩百桌、連擺三天也是尋常事。” 泉州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村委會主任吳金程說,按照閩南風俗,宴席一般晚上八九點才開席,所以大家都是在家吃過飯才赴宴。“一桌酒席上萬元也就算了,最可氣的是這些東西通常吃都沒吃就整桌倒了!” 晉江英林鎮東埔村村委會主任吳文楚說,他們當地平均家庭年收入也就10萬元,但按習俗,閩南人從出生到16歲至少要辦5次大宴席。紅事、白事更是要辦得“浩浩蕩蕩”,一場花費20萬元是“起步”,50萬元也“正常”。 “時節”是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以南一帶農村沿襲的民間習俗,每逢“時節”,家家戶戶辦宴。桐廬全縣大、小“時節”就多達64個,從農歷8月開始,平均3天不到要過一個“時節”,常常是“你未過罷我登場”,一直延續到農歷11月底。當地有些企業甚至被迫停工停產過“時節”。 工人在長樂市一座占地約1畝的豪華墓地施工 “寧窮一年,不窮一天” 記者走訪發現,在斗富風氣下,一些不富裕的民眾也開始“跟風”攀比,未富先奢;后富的地區則極力效仿先富的地區,炫富花樣翻新。 一比“排場”。吳文楚說,奢侈之風盛行時,大家都相互攀比:擺“陣頭”,你請10個,我就請20個,鑼鼓旗樂隊綿延幾公里長,連公路主干道都被占了;包劇團,你唱三天戲,我就唱五天;搭拱門,你搭20個,我就搭50個,最多的一家搭了200個拱門。 二比“賓客”。一些農村辦宴席講究客人越多越榮耀,不僅廣邀親朋好友,還邀請鄉鎮干部。酒席一開,誰家里的領導多,誰家門口的車子多,誰就有面子,一些地方邀請賓客甚至到了“搶人吃飯”的地步。 三比“闊氣”。福建的長樂、莆田等地近兩年興起了婚宴擺闊的“升級版”——“壓桌菜”。一個長樂人家的婚禮,端上桌的最后一道菜竟是一疊百元大鈔,作為給赴宴賓客的“壓桌菜”,少則每人幾百元,多則上千元,以示主人家豪爽闊氣。 “受攀比之苦的是經濟條件一般的村民。”吳金程說,普通收入的農民仍占大多數,但受這種風氣影響,很多人“寧窮一年,不窮一天”,寧愿東挪西湊去借錢也要擺排場。在浙江桐廬,一些群眾反映“時節”難過,“上半年辛辛苦苦外出打工掙錢,下半年無可奈何回家過節花錢,結果一年到頭,兩手空空”。 閩浙相關部門著手“治奢” 針對愈演愈烈的農村斗富之風,福建晉江、浙江桐廬等地的相關政府部門開始花大力氣著手“治奢”。晉江全市180個村和社區都制定了“村規民約”,對婚喪喜慶等一律新辦簡辦。 去年,福建晉江市磁灶鎮25個村共從婚喪節慶中節約了9000多萬元,其中4000多萬元捐給了當地學校和村一級養老機構。磁灶鎮東山村黨支部書記張獨謀告訴記者,去年“治奢”,僅東山村就節省了500多萬元。“不算賬不知道,一個村每年光吃喝就能吃掉幾百萬元,一個鎮能吃掉近一億元,生活再富裕也扛不住這樣糟蹋。” 閩南一位鄉鎮干部說,“八項規定”對約束黨政機關干部成效顯著,但對遏制民間奢侈較難發揮作用。村民們最常說的就是:“政府管天管地,管得了我花自己的錢?” 一些基層干部群眾認為,民間戒奢僅靠制度約束還不夠,更需要在全社會傳遞“以儉為榮、以奢為恥”的價值理念。晉江市委文明辦主任謝春雷說:“我們當初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艱苦創業的精神傳統。如果斗富風不剎住,把根丟了、魂丟了,這才是最危險的。” 新華社 評論 如此“斗富”不可取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必然要求在消費領域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適度消費的理念。當前,在現實生活中,某些先富起來的人群的“斗富”行為,與這一要求格格不入。 這不禁讓人想起晉代“石崇斗富”的故事。古代的石崇和當代某些一擲千金的富豪,其實都陷入了一個怪圈,即存在著以炫耀財富追求自我滿足的心態。高檔商品,在他們的意識中,已成為一種象征著財富、地位和身份的符號。 他們的斗富行為,對社會風尚起到了不好的導向作用。這種炫耀性消費,一方面讓人追求及時行樂、醉生夢死,產生頹廢消極的人生觀;另一方面,浪費了稀缺寶貴的資源。 也許有人會說,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原動力,不鼓勵消費,生產怎能發展?況且,任何人都有消費的自由選擇權。這些都沒有錯。但是,在一個理性社會里,消費不僅僅是一個人如何花錢的問題,而是如何合理使用資源的問題。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這就決定了任何人在消費時,必須顧及資源的承受能力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消費必須以滿足人的合理需求為界,不能消費過度;必須以自然資源的承受能力為界,不能竭澤而漁。消費,但不能鋪張浪費;即使有足夠的財力,也不能暴殄天物。而“斗富”行為浪費了資源,實際上是對社會其他成員、對子孫后代資源使用權的一種變相剝奪。 古人說“儉以養德”,理性節約,是一種科學生活方式。只有人人都樹立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觀念,那種講排場、比闊氣、相互攀比的消費方式和觀念,才會漸漸失去市場。新華 |
相關閱讀:
- [ 08-13]園方回應武漢豪華墓地實為生態景點式陵園
- [ 10-14]網絡紅人鳳姐雷人裝亮相 杰克遜超豪華墓地
- [ 04-07]村支書毀林圈地24畝 建造豪華墓地(組圖)
- [ 05-18]豪華墓地侵占連江山林追蹤:"七里裡"豪華墓已拆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