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承積淀20多年 “四個萬家”在福州蔚然成風
2014-03-21 16:48?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記者20日獲悉,福州市委辦公廳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在開展“四個萬家”活動過程中,市領導進村入戶一律輕車簡從,隨從人員不得超過3人,縣、鄉鎮領導不得陪同,要真正走進基層群眾,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 20多年積淀“四個萬家”蔚然成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時強調,要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他追思焦裕祿,回憶起自己填寫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詞,這首詞1990年7月16日發表在本報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福州“四個萬家”活動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是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大力倡導推動的,是他留給福州的寶貴財富。 “四個萬家”活動即“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到群眾中去,與群眾交朋友,為群眾送溫暖、辦實事,努力做到廉政、勤政。20多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傳承弘揚“四個萬家”經驗做法,與時俱進探索開展了一系列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活動。 如今,“四個萬家”活動在我市蔚然成風,有力促進了黨群干群關系。 去年6月,市委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主題實踐活動的意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岳在活動動員部署會上指出,我們必須進一步傳承弘揚“四個萬家”活動的優良傳統,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持之以恒把“四個萬家”活動堅持下去,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讓“四個萬家”活動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滿意工程。 去年6月29日,我市四套班子領導分赴12個縣(市、區)傾聽民意,排憂解難。市委要求,市級領導干部每年下基層蹲點不少于10天,縣處級領導干部每季度不少于一周,縣(市)區科級干部每人至少掛鉤聯系一個村(社區、企業、學校、社團)等,每周至少到駐點1次。 去年6月以來,我市各級干部下基層近7萬人次,建立各種掛鉤幫扶聯系點近5萬個,結對幫扶生活困難黨員和群眾3萬多人。為進一步密切群眾,解決突出問題,福州市先后開展3次聯合大接訪活動,全市處級以上黨員干部協調解決基層和群眾實際問題9932個,化解矛盾糾紛5833起,解決實際問題約1.2萬個。 “四個萬家”在榕見實效 長期以來,福州市以“四個萬家”活動為載體,“不等不看、能改先改、能做先做”,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好了準備,為群眾排憂解難見實效。 去年1月11日,象園公寓加裝電梯投入使用,創造了福州舊樓加裝電梯的最快速度。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政府出臺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政策,大大方便舊樓高齡居民上下樓。 去年6月30日,我省首個避暑納涼防空洞烏山北坡防空洞免費開放。采納市民建議,市人防辦投入30萬元,對防空洞進行了修繕改造,市民可一邊納涼,一邊看電影、聽評話。 去年12月19日,在東街街道大根社區“睦鄰點”,社區工作人員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系上自己親手編織的圍巾,為老人們送去冬日的溫暖。 “四個萬家”活動開展以來,市行政服務中心平均每個工作日受理申請1882件,當場辦結率達72.36%,群眾辦事滿意率達99.99%。 依托“四個萬家”提高百姓幸福指數 記者了解到,今年,在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福州將繼續堅持以“四個萬家”活動為主要載體,推動各級干部走下去、接地氣,當好“聯絡員、調研員、辦事員、服務員”,進一步提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水平,不斷提高百姓幸福指數。市委常委結合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聽取意見建議、服務基層群眾為主要內容的集中行動。 本月上旬開始,市委常委以接待信訪、現場辦公、調查研究等形式,深入開展“四個萬家”活動。活動中,市委常委深入農村、社區和企業一線,與縣、鄉鎮(街道)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共同研究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幫助基層解決制約發展的實際問題;以普通工作人員身份參與信訪接待,采取約訪、上門走訪等形式,著力研究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問題;走訪村民居民,與群眾促膝談心,拉家常交朋友,詢問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了解百姓需求;同時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建議。 市委辦公廳還要求,在“四個萬家”活動中,干部要認真梳理群眾意見建議,堅持立說立行、立行立改,針對“四風”突出問題、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切身利益問題,一定要整改到位。 (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 |
相關閱讀:
- [ 03-21]陳春光赴鏡洋鎮波蘭村開展“四個萬家”活動
- [ 03-20]市領導赴基層開展“四個萬家”活動
- [ 03-05]市領導赴陽下街道開展“四個萬家”活動
- [ 01-24]福州市領導分赴各縣市區開展“四個萬家”活動
- [ 01-14]四個萬家成效顯著 各級領導干部入基層體察民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