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菇婆”推廣菌菇品種和種植技術 菇農增收
2014-02-21 11:0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種植秀珍菇,這里要用這種配方?!?0日,在閩清縣東橋鎮南坑村的菌類種植大棚里,陳秀娟正在為全鎮近60名技術人員培訓黑木耳和秀珍菇等菌類的栽培技術。 從1999年福州市綠色食品領導小組成立起,陳秀娟就一直從事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開發、研究。由于成天與菌菇打交道,句句不離菌菇,她被人親切地稱為“菇婆”。15年時間里,她和她的團隊已培訓了近8000名菌菇種植技術人員。 “‘菇婆’是我們這里的???,菇農都認識她。村里銷路最好的幾種菌類,都是經她一點點培育起來的,現在村民每年都會增收好幾千元?!蹦峡哟宕逯质肋M告訴記者。 2012年,食用金針菇會致癌的謠傳四起,我市菇農收入大幅度下滑。陳秀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消除人們的誤解,她組織企業開展“放心菇”進社區活動。同時,她還請來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開設講座,邀請媒體赴金針菇生產基地參觀、采訪,消除人們的疑慮。 作為科研帶頭人,她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可實時監控金針菇工廠化生產的智能控制系統,及利用蛹蟲草大米渣提取蟲草素的關鍵技術與分離提取生產工藝;她主持了“金針菇遺傳機制研究及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選育與應用”項目,選育的金針菇新品種“農金3號”在福州、三明、龍巖等地推廣1.3億袋,新增產量1.1萬噸、新增產值1.3億元、增收9230萬元。 經過幾個月正面宣傳,謠言被澄清、菇農收入增加了。如今,福州地區金針菇的銷售量由2008年的每天三五噸上升到每天四五十噸,價格也水漲船高。 除了面對面傳授技術外,“菇婆”還辦期刊、出書推廣菌菇品種和種植技術。2003年市食用菌產業協會成立后,她就在編輯《福州食用菌》期刊,至今已出了122期。今年,她還計劃出一本《節令食堂(菌菇)》的書,介紹不同節氣適宜食用的菌類,為市民提供養生方法。 (福州日報記者鄭雪通訊員邱蔚藍) |
相關閱讀:
- [ 08-30]羅源成為全國最大秀珍菇集散地 產量超過3萬噸
- [ 04-22]羅源秀珍菇產房升級 不看老天臉色可以調溫滅菌
- [ 12-23]福州秀珍菇產量占全國六成 羅源成為全國最大基地
- [ 07-07]壽寧秀珍菇走出山門暢銷浙滬
- [ 02-26]羅源秀珍菇年創產值4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