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大路附近的七星井有奧秘 為宋蘇舜元所鑿
2014-02-19 08:15? 齊榕?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七星井”為宋蘇舜元所鑿 當年銅壺滴漏即專門取用此水 真正的七星井去了哪里?帶著這個謎團,記者進行了探訪。 “真正的‘七星井’應在鼓樓前至東街口這一段路上,不過現在已經被填平了”。王勇堅查詢了多本古籍得出了這么個結論。 清林楓的《榕城考古略》上有記載稱:“七星井,亦宋蘇舜元所鑿,其六口在宣政街(即今鼓樓前),其一口在還珠門(即今東街口)。 《八閩通志》也記載稱:“由臺門至虎節門,其井有六,兩兩相對。臺門第一井以銅為底,其水用之漏壺(鼓樓頂報時的器具),輕重適宜,明時改稱七福井。” 王勇堅認為從這兩本古書中可以看出,該井水質輕重適中,當年鼓樓計時報更的銅壺滴漏即專門取用此水。上世紀三十年代,福州筑馬路時就已填平七星井。 說起真正的七星井,王勇堅介紹說,它的歷史與“銅山三蘇”的蘇舜元有關。蘇舜元就是此前熱播的電視劇《大宋提刑官》的人物。蘇舜元于慶歷六年(1046年-1048年)出任福建路(行政單位)提刑。蘇舜元為官剛正,關心民瘼。在福州,他看到坊間百姓生活用水不便,為方便城內百姓就近取水,遂組織人力擇地挖掘十幾口水井,后人稱之為“蘇公井”。“蘇公井”大多清澈見底,大旱不枯,冬暖夏涼,水質很好。延至清朝,翰林葉觀國仍在贊美:“蠲暑深宜虎掌瓜,勝煎銀鹿半巖茶。怪來碧藕條冰似,新浸蘇公井水華。”自宋以后曾以“泉城”稱譽的福州各式水井日多,現存古井也多為宋井。對于“蘇公井”歷代方志如宋《淳熙三山志》,明王應山《閩都記》,清《乾隆福州府志》等都有記載,最有影響的是清林楓的《榕城考古略》,指認確切、詳盡。 王勇堅提出,福州市是遺存古井最多的城市之一。近千年時光流逝,有大大小小古井幾百眼,其中宋井居多。宋時蘇舜元率眾所鑿的井包括那12口“蘇公井”大部分已經湮滅在城市變遷之中。如今遺存和恢復的有:開元路開元寺靈源閣西側的一口,新造整體圓形花崗巖井圈,井名由書法家趙玉林題寫。津泰路北側古稱嘉榮坊的南營巷,原張氏祠堂前的一口。改造后南后街光祿吟臺附近,有一個用玻璃罩保護起來的門樓“泔液境”,門側后的一口等。 |
相關閱讀:
- [ 10-17]福州七星井新村景觀圍墻阻斷消防通道 部門:將微調
- [ 09-11]“七星井將重現”續 鑿井時間是唐末還是明初?
- [ 09-10]不少市民慕名參觀七星井 因井中有井得名
- [ 10-25]七星井一處地下水管破裂 看著水一直流居民心疼
- [ 05-23]戶口遷到七星井,初中該去哪個學校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