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小費”難打的 打車軟件催生甩客亂象
2014-02-13 07:25? 楊陽?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資料圖 東南網2月1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楊陽 實習生 鄭靚) 關注理由 “打車軟件便利了會用軟件的人,但是對我們不會用手機軟件的人來說,打車更加難了?!弊蛱?,本報關于打車軟件催生甩客等亂象的新聞刊發后,多位市民向本報反映,如果在打車軟件中增加“小費”,接活的的士就比較多,而如果沒有附加“小費”或者直接在街邊攔車,那么打車并不容易。 乘客加了“小費”常有的哥搶單 所謂“小費”功能,指的是在“快的”和“滴滴”等打車軟件中的一項功能,在乘客發起打車需求時,可以設置5元至20元不等的額外“小費”給的哥。而福州多位市民稱,這導致了不少的哥“挑客”,主動提出加“小費”的乘客經常有的哥“搶單”,而沒有主動提出給“小費”的乘客和直接在路邊招手叫車的乘客處于弱勢地位。 對于市民反映的問題,本報記者分成兩組,于昨天下午1點半非高峰期,分別從福州華屏路打車體驗。一路記者通過“快的打車”軟件在屏東城叫車前往五一南路,并沒有主動加“小費”,在2分多鐘的等待時間內,沒有一輛的士接單。而后記者選擇了加付10元“小費”,30秒不到,便立即有的哥接單。的士到來后,記者看到,這輛的士的“有客”標識被蓋住,的哥李師傅告訴記者,他是專程前來的,為了在途中不載客,特意將標識蓋住。 同一時間,另一路記者也在華屏路同一地點招手叫車,在近半個小時的時間內,只有三輛出租標識亮著的的士經過,其中一輛的士雖然標識亮著,但是里面已經有乘客,的哥表示,他要去北大路接一單通過打車軟件接到的訂單,如果順路可以將記者帶走;而另一輛的士的司機則表示,他要去寶龍附近,記者提出通過打車軟件加20元“小費”給他,他表示可以考慮載記者前往五一南路。 不會用打車軟件中老年人打車難 雖然記者做的隨機小調查并不能代表打車軟件的“小費”功能影響了正常的的士市場,但是多位的哥對記者表示,“小費”確實能夠左右他們的接單意愿。 的哥李師傅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乘客加5到10元的“小費”,而的哥正好在附近,那么的哥肯定會接單,從而放棄沒有加“小費”的訂單和路上的招手乘客,而在高峰期或擁堵路段,如果不加20元“小費”的訂單,是沒人會接的。李師傅還向記者展示了手機上排隊沒加“小費”的8單呼叫,并稱不打算接這些單。另外一位的哥林師傅告訴記者,他也覺得“小費”的做法讓不少中老年乘客更難打的了,但是在利益面前,他們還是會選擇出錢更多的乘客。 支付“小費”通常被認為是乘客的自愿行為,它的存在是否合理呢?市民林小姐認為,“小費”功能讓的哥“隱性挑客”,讓叫車變得更難,從而又加劇了加“小費”的風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她認為“小費”功能應該取消。而市民吳先生表示,支付“小費”是乘客的自愿行為,為了先叫到車,加點“小費”也是合理的。 部門:計價器外的任何費用都是違規的 那么,“小費”功能是否合法呢?福建遠東大成律師事務所王征全律師認為,商家為了營銷,對的哥和乘客進行“補貼”的手段無可厚非,但是按照《價格法》規定,出租車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商品,應依照政府指導價,不可任意上下浮動,更不是乘客自愿就可改變價格規則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個城市制定相關規定,對打車軟件的“小費”功能進行限制,為了維護市場公平,深圳、廣州等城市禁止打車軟件中設置“小費”功能,而記者看到,“滴滴”等打車軟件中,如果市民的出發地是在廣州或深圳,是沒有“小費”這一選項的。而北京也規定,禁止設置“小費”,但是打車軟件可以收取5元的功能使用費,因此在打車軟件中,北京出發的訂單,加價幅度最高為5元。 對此,福州市交通綜合執法支隊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福州目前沒有對打車軟件的“小費”功能進行具體的規定,但是按照現行的法規,除計價器之外的任何費用都是違規的。 □他山之石 臺灣的士行業自建打車軟件 臺北市的打車環境是被公認為全球最方便的之一。由于臺灣的出租車大多為個體經營,記者采訪了臺灣最大的出租車聯盟——臺灣大車隊企劃部的黃經理,他表示,臺灣大車隊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研發自己的打車軟件,目前下載量有數十萬,打車軟件并沒有任何小費,從而保證了市場的公平,而呼叫中心將訂單分派給離乘客最近的的哥,從而也避免了的哥“挑客”。對于的哥而言,打車軟件合理派遣訂單,避免了的士在路面上空跑增加成本,而對乘客而言,更好的服務會吸引乘客優先選擇臺灣大車隊叫車,是雙贏的結果。 |
相關閱讀:
- [ 02-11]打車軟件燒錢大戰降溫 嘀嘀打車獎勵降至5元
- [ 02-10]打車軟件普及路邊打車越來越難 拒載或更加嚴重
- [ 02-10]廈門打車軟件普及路邊打車越來越難 拒載或更加嚴重
- [ 02-10]嘀嘀今起返現減半 打車軟件高補貼燒錢競賽降溫
- [ 02-08]打車軟件每單返10元 福州打車7公里只需2塊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