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的助跑者 相較于市場份額,更讓鄭氏父子自豪的是,鑫港自主創新產品拉低了行業成本,直接帶動了長樂花邊產業的繁榮。 之前,500轉/分鐘的進口設備,價格約1000萬元。鑫港經編機上市后,800轉/分鐘的進口設備,價格降至400萬元左右。在長樂,每年最少需要400臺提花經編機,按每臺差價400萬元計算,一年可降低成本近20億元。 “9年前,買不起進口設備的經編企業,大多使用傳統的鏈條式經編機。現在,他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鑫港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經編機,供貨便捷、成本降低,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利潤,花邊產業由此得到大發展。”長樂市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 新宇針織就是受益者之一。“過去買進口設備,10臺就要1億多元,我們承受不起,無法擴大規模。鑫港的經編機上市后,我們兩年就擴大到60臺的規模,而且生產效率和利潤還比用進口設備的高。”羅學瑞說。這樣的效應,讓創立僅6年的新宇針織迅速壯大,超越了許多辦了20多年的老企業。那些老企業一直使用舊設備。 據估算,鑫港產值達到1億元,可帶動下游花邊企業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正因如此,一個個新宇涌現出來,長樂成為中國最大的花邊生產基地,現有近千家花邊企業,其中較具規模的有300多家,年產值逾200億元,花邊產品占據70%以上的全國同類產品市場份額。松下鎮還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評為全國唯一的“中國花邊名鎮”。 正是基于長樂花邊在國內的重要地位,2013年12月,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邊分會落戶長樂。 2013年,長樂市規模以上經編企業實現產值198.76億元,同比增長31.7%。在經編產業,以及同樣快速發展的錦綸、滌綸等產業的帶動下,2013年,長樂市紡織化纖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達1100億元,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縣域不多見的又一千億產業集群。 不僅對長樂,對整個中國花邊及經編產業的持續繁榮,鑫港紡機的助跑作用同樣顯著。“當用1000萬元才能買一臺經編機時,即使花邊市場前景看好,企業的購買欲望也不會太強。因為,用這樣的設備織出來的面料至少要賣到100元/米,這樣高的價格很難大批量推向市場。”鄭春華說,采用性價比高的鑫港經編機,花邊面料只賣到約20元/米,而且一臺設備兩年左右就可收回購機成本。 市場已經證明鑫港的貢獻。2013年,在宏觀經濟及棉紡等其他紡織行業發展都面臨巨大挑戰的背景下,我國花邊及經編產業卻實現了20%的增長,業內人士將此現象形容為“中國花邊一枝獨秀”。 “如果還使用高價的進口設備,那么,在人力等其他成本都高企的市場形勢下,花邊及下游的內衣等產業不可能維持高增長。”已是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邊分會常務副會長的鄭春華說。 采訪手記>>> 顛覆者,創造者 記者 段金柱 鑫港僅用了七八年就顛覆了提花經編機的市場格局。回望鑫港的故事,可梳理幾點啟示。 其一,需要具備高遠的戰略眼光和判斷。如果當初鑫港的創立者沒有從維修的“折騰”經歷中,當機立斷決定自己也學著制造經編機,那么,就不會有后來的領跑者鑫港的輝煌。做出這樣的決斷,是基于廣闊的市場前景的考量——國內經編機每年需求量在1000臺左右,即便掘金一點,也是藍海一片。 這就是戰略眼光的價值,判斷準了,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也許就能站上產業的制高點。一步先,才能步步先。 其二,需要培育有競爭力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如鄭春華所說,卡爾邁耶一家能長期壟斷,自有其技術優勢。鑫港能超越卡爾邁耶,花邊企業搶著買,除了成本優勢,更關鍵的是技術水平可以與之媲美,而且,在一些關鍵環節,如采用碳纖維絲做梳櫛,實現常溫下的高速運行等,還領先于它。 現在一提轉型升級必言創新驅動,但要明了的是,企業自身就是創新的主體,不是“等靠要”就可以等來要來創新能力。所謂實踐出真知,借智科研院所是必要的,但最終仍要靠企業自己將科技成果融于生產,不斷改進、完善、提升,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創新能力。 其三,需要具備放眼未來的憂患意識。當下,科技變革一日千里。“百年老店”柯達、諾基亞一朝衰退,讓人們意識到,每個企業都不敢說憑借現有技術就能永遠保持領先。因而,企業家需要有清醒的認知,放眼未來,審視自身的不足,從而精益求精。 鑫港的領導者已意識到這一問題,他們已經以憂患之思謀劃下一步,進軍下游染整領域,形成更完整的產業鏈,打造經編裝備產業園……我們樂見鑫港更大的成功,因為,這不僅關乎鑫港這家龍頭企業,更關乎中國花邊和經編產業。 相關新聞 |
相關閱讀:
- [ 07-16]領跑者鑫港紡機:自主創新 打破德國人壟斷提花經編機市場
- [ 01-04]鑫港紡機:走自己的路,才有希望
- [ 12-19]長樂鑫港紡機自主研發經編設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