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倉山區煙臺山歷史風貌區內的省級文保單位安瀾會館(福州老建筑百科資料圖片)。 東南網1月22日報道(福建日報 黃鵬飛) “這些樓都好得很,如果保護得當,這里會像廈門鼓浪嶼一樣漂亮。”在具有100多年歷史的獨立廳中,福州倉山區博物館退休老人林津指著正在展出的“舊時山館”老洋房系列攝影圖片說。 福州倉山區煙臺山歷史風貌區改造項目近日已完成初步改造準備。據煙臺山管委會主任許錦香介紹,目前安置簽約率近93%。 改造項目指揮部的斜對面,一棟舊式雙層灰瓦白墻小院在新樓林立的梅塢路顯得特別。這是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匾的獨立廳,曾經的同盟會福建總部所在地。據碑文記載,2011年,正值辛亥百年紀念,梅塢路片區重新規劃改建,獨立廳與鄰近的匯豐銀行舊樓得到修復,成為展覽館和文化館。百年歷史更替,原有的街道不復存在,獨立廳帶著歷史與新貌,繼續屹立于此。 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藝術,那么煙臺山的老街與洋樓則是凝固的近代史。 走出獨立廳,沿著煙臺山公園與樂群路一線走去,滿路皆是清末、民國時期建立的外國領事館和洋宅舊樓。一路上巷陌縈回,古木森森。不經意抬頭,往往就能在榕樹后發現一座高聳的哥特式教堂,或是維多利亞式華僑雅苑,依傍著煙臺山山勢,自成一格。 在倉山區文化館工作了30多年的陳秉森無數次走過這條路。從上個月開始,他與文化館、博物館的許多同事被安排到改造區走訪住戶和巡視舊樓,預防拆遷中建筑文物被破壞。他說,元朝時此地藤山設有烽火臺,民間稱之為“煙臺山”。清咸豐年間,美國旗昌洋行開辟了福州口岸商路,英國最早在煙臺山西北坡建領事館。隨后法國、俄國、荷蘭、丹麥等國紛至沓來,各式領館、洋行、教堂、私宅如雨后春筍興建于此。 興建于1854年的樂群樓曾是洋人俱樂部,附近的領事館和洋行的外國人常聚于此,樂群路因此得名。歷史一去不復返,而今只有兩三個老人閑坐在門廊前,曬著陽光,打牌聊天。 “要重修啦,所以我們都搬走了。”78歲的老太太陳美英三個星期前搬出這座老洋樓,她感慨道,“住了50多年了,舍不得,所以今天又回來看看。”這棟洋樓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一家食品公司的員工住所,陳美英上世紀60年代起便住在這里。 “這些洋樓造得很好,里面的木地板和樓梯用了100年了還很結實。”她說,“不過現在很舊了,也該重修了。” 樂群路往西的愛國路2號曾是美國和丹麥領事館,不久也將重修。該樓側墻跟樂群樓一樣被貼上了醒目的“保留”標志,意味著它在老區的拆遷改造中將被保留并修繕。 就在側邊的一個小坡上,油畫老師羅琰娟在一筆一抹地畫著煙臺山坡的老樓房。畫布的邊緣,遠處臺江區的現代建筑若隱若現。“我就是來畫這些老房子。”羅琰娟說,“新的樓房讓人感覺冷冰冰的,在這些老地方你才能感受到‘人氣’。” 樂群路往南分岔的槐蔭里,另一幢紅磚英式雙層建筑引人注目。住在二樓前臥間的潘茂生是現今樓里唯一的住戶。據他介紹,民國時此處是一個日本商會所在地,也曾是共產黨地下秘密電臺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為廣電局的員工宿舍,不過現在沒什么人住了。 靜謐的槐蔭里巷口,這棟老樓仍完整保持原有結構。貫通前后的廳廊中,原有的杉木地板依舊堅實平整,站在歐式的樓梯轉臺,仍可透過窗戶看見樓外院子里亭亭如蓋的枇杷樹。 “年輕人都不喜歡住這種老宅子,現在就剩我們一家住著。”潘茂生說,“現在煙臺山重新規劃保護,人越來越少了。雖然暫時還沒有改造到這里,但不知道還能住多久。” 目前,樂群路及以北大部分舊建筑已被拆改或規劃保留,如老倉山影劇院、石厝教堂、美國和丹麥領事館等文物已被保留修繕或計劃修繕。而南側的原法國領事館,槐蔭里4號、5號以及馬廠街、公園街等街道的舊建筑群暫時未啟動改造。 據福州市城鄉規劃局介紹,煙臺山一帶的舊區將統一規劃改造為“歷史文化風貌片區”。煙臺山連同公園路、馬場街共8處文物保護單位、23處優秀近代建筑、119處保留歷史建筑以及38條風貌保護街都將按照規劃方案仔細保護修繕。 |
相關閱讀:
- [ 01-20]煙臺山征收50天 1710戶簽約并搬遷簽約率達98.3%
- [ 01-20]煙臺山征遷 超九成住戶已簽約完成搬遷封房
- [ 01-20]煙臺山項目征收完成超98% 選擇現房的居民下月可回遷選房
- [ 01-11]福建省政協委員關注煙臺山保護:開發得好能吸引很多海外游客
- [ 12-30]福州煙臺山昨日抽選房號 已完成搬遷封房1372戶
- [ 12-27]福州煙臺山征收搬遷封房近八成 29日抽取首輪選房號
- [ 12-13]福州煙臺山征收搬遷封房超千戶 約占涉遷總戶數六成
- [ 12-02]福州煙臺山保護改造在即 保護歷史建筑在行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