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不住 他們選擇干點活,而非坐吃山空 有固定租金收入,豈不是翹著二郎腿,也能過好日子。但這些“包租公”、“包租婆”可閑不住。 這不,在健康佳園小區門口,兩個圍著圍裙,提著籃子的依姆正要去后面村子摘菜。她們是健康村村民。由于習慣了種菜的生活,她們入住小區后,還是跑到小區后的村子找到一塊兒空地種菜。 上文提到的吳大姐,今年50多歲,雖然每個月都能收到房租,她也還是要出去工作。吳大姐說,經人介紹,她現在在秀峰路附近一房地產工作,每個月工資兩千多,生活過得很充實。 “孩子得讓他們出去闖,去歷練,不能在家窩著。”危先生已經退休,每天主要忙著在家照顧好孫子。他說,兒女跟他住在同一個小區里,都有穩定工作。他認為年輕人要有干勁。不能因為每個月有一筆固定的房租收入,就坐吃山空。 記者調查 想要種菜種地瓜,不習慣繳物業費 住在小區里他們還是覺得自己是農民 健康佳園小區浮村村民的“包租生活”并不是個案。記者在走訪福盛花園、新慧嘉苑、埠興新苑、焦坑月秀新苑等榕城多個拆遷安置小區發現,這樣的情況大有所在。 拆遷安置小區大多數出租給外來工 “我們小區兩百多戶,是本地人的只有七八十戶。”焦坑月秀新苑小區位于東三環,背后就是一座大山,四周有許多工廠。小區里主要安置了秀嶺村、埠興村、焦坑村拆遷的村民。埠興村村民林先生說,由于福州東三環的建設,村子拆遷住進了小區樓房。有多套房子的村民都會把房子租給外來打工或者做石雕生意的人。羅源人、長樂人、莆田人、江西人、安徽人等等,小區里五分之三都是外來工、或外來做生意的老板。 除了焦坑月秀新苑小區,只要是在福州三環附近的拆遷安置小區,都會出現這樣的景象。村里的人只占了其中的小部分。 租房月入雖高 村民覺得支出也不少 對于年齡大的村民而言,即便每月有筆房租收入,但是他們一致認為住小區還是太費錢。吃菜吃米要花錢,吃雞蛋要花錢,還要繳物業費。 60多歲的秀嶺村村民馮阿姨說,過去家里以種水稻、種地瓜為生。搬進小區,沒了土地,想要吃地瓜都得找附近的農民買,她覺得自己雖然搬進了小區,還是個農民。 住在健康佳園的黃阿姨說,別人每個月要付她房租,但是她自己每個月要交“物業費”,覺得自己的房子好像也是租的似的。在兒子的勸說下,現在她正在慢慢接受物業費的概念。 |
相關閱讀:
- [ 12-18]10天拆除18家機關單位,他們要干嘛?
- [ 12-17]機關大樓推到重建折射對民生的漠視
- [ 12-17]貴州黔南州“大拆遷”背后“不能說的秘密”
- [ 12-10]為拆遷官員發工資企業涉嫌行賄
- [ 12-06]拆遷者被刺死能否終結暴力拆遷
- [ 12-05]城市破產制度,這個可以拿來
- [ 12-05]蘇州“拆遷血案”應及時公開案情
- [ 12-03]棲身30余年宿舍將拆遷 福建老酒廠工人無處安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