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蘇燕梅) “一起學車的學友,忽悠了我兩個月,現在人都聯系不上了。”昨日,在榕打工多年的小黃,致電本報熱線968111訴說了近段時間自己一段討債的經歷。 小黃老家在武夷山,家里有一個茶廠,家人種茶做茶,茶葉主要用來批發。在學車和參加駕考過程中,小黃認識了很多同批學友,小吳是其中之一,小吳和小黃同一個教練教,兩人比較熟悉。 小黃告訴記者,小吳是閩侯人,自稱在馬尾一家公司上班。10月中旬,小吳讓小黃給他帶一斤比較好的茶葉,他要拿去送人。小黃讓家人挑了廠里最好的茶葉,還特意弄了精美的包裝,然后按400元/斤的成本價把茶葉給了小吳。小吳當時說,手頭有點緊,過兩天再給小黃錢。沒想到,一天又一天,等了近兩個月,小吳一直沒給小黃錢。 小黃曾硬著頭皮打電話給小吳,小吳連聲說對不起,還表示等工資發了就給她。而目前小黃科目四已經過了,剛剛新婚的她要離開福州,回武夷山跟家人團聚。臨走前,她打電話給小吳。沒想到,這次小吳居然不接電話,再打電話就關機。隨后小黃發信息給小吳,小吳也不回。 小黃后來找教練打聽小吳的情況。教練說,小吳有一陣子沒練車了。小黃說:“真的是手頭緊的話,說清楚下,我也不至于對這點小錢念念不忘。干嗎要忽悠曾經并肩駕考的學友啊!” 小黃說,之前也給朋友同事們這樣帶過茶葉,這是第一次被忽悠。以后如果有機會,她還是會選擇相信人的。她表示,之所以會打電話給海都報,是因為有個小私心,如果小吳看到報紙,說不定會良心發現,把茶葉錢還給她。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