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主管部門發文推廣“電梯應急視頻系統” 被質疑壟斷、搞經營 2012年8月底,由福州市質監局和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負責推廣的項目“電梯故障遠程監控和無線報警系統”,近日遭部分物業公司和小區業主質疑,他們認為“主管部門涉嫌參與商業運作”。為此,“中國網事”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主管部門發文推廣,“天天播商業廣告” 據福建省特檢院副院長林堯介紹,2012年8月31日,福州市質監局、福建省特檢院聯合下發榕質監特(2012)284號通知。通知稱:為提高電梯安全管理,增強事故防范和應急救援能力,省特檢院組織研發了“電梯故障遠程監控和無線報警系統安全知識宣傳系統”,將免費推廣,“爭取2年內福州市區的乘客電梯基本都安裝上該系統并投入使用。” 據林堯介紹,因為系統推廣、運行、維護及管理成本大,省特檢院引入天成灝景(廈門)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所有資金投入,包括系統的安裝、日常運行、維護及管理。“項目不是政府投資,無任何財政性資金投入,卻具有一定公益性。” 然而,系統在推廣過程中,由于播放過多的商業廣告、使用公攤電等遭到業主質疑。在福州的江南水都杰座小區,業主余奶奶說,每次進電梯,“聲音特別吵,一直在播放商業廣告,我們老人很不適應。” 記者看到,該小區幾乎所有電梯轎廂均已安裝該視頻,屏幕下方標志為“灝景梯視”。記者觀察了半個小時,視頻每10分鐘播放一輪廣告,其中只有一條公益廣告,其余都是商業廣告。 一些業主認為,視頻機使用的小區公攤電,安裝前業主毫不知情。業主陳女士說:“今年年后突然看到這個電視,也不知道是誰安裝的。” 江南水都杰座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江云說,當時的安裝方稱“這是福建省特檢院的公益項目,所有電梯都要安裝的。” 中山大廈一位吳姓工作人員說,小區電梯本身就帶有無線報警和遠程監控的功能,該系統是重復安裝了帶報警按鈕的視頻系統,作用不大。 在福州正祥一品新筑小區,該系統都已經被拆除。一位物業工作人員說,“視頻系統試用了三個月,商業廣告太多,業主意見很大。”小區的陳姓業主質疑,該視頻系統就是以公共服務項目之名進行商業運作。 為何指定一家公司,而不是公開招標 采訪中,一些物業和業主反映,安裝過程中,灝景公司與電梯維保公司工作人員拿著榕質監特284號文件,要求在電梯內安裝該系統,并讓物業與其簽訂合同允許播放商業廣告,態度十分強硬。 福州市質監局副局長丁皖閩回應說,該設備推廣采取自愿、免費原則,不存在強制安裝。“不安裝,不影響電梯安檢。” 福州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副主任傅健生說,在安裝過程企業確有管理不到位、執行人員表述不清的情況發生,引發了誤解。對此,福建省特檢院和福州市質監局已經督促企業進行整改。 對于重復建設的疑問,傅健生說,隨著電梯故障的增多,電梯困人后報警方式單一,老舊電梯有線緊急報警裝置失效,無法及時整改,需要安裝新設備。該系統具有無線報警、無線呼叫、信息發布、應急照明等多項功能,可解決電梯困人救援不及時的問題。 丁皖閩說,目前福州市有3萬多臺電梯,每年以20%的數量遞增,而該市正式監管人員才23人,人機監管比達到1:1800,因電梯老舊出現的投訴也不斷增多,開發這套系統的目的,是要“發揮物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脫離保姆式監管”。 針對“主管部門是否參與商業運作”的疑問,林堯說,該項目福建特檢院作為技術方,負責技術支持,不涉及商業化運作。他說,在實施推廣前,組織了福州市物業協會相關會員單位進行溝通。“對于商業化運作,這是投資商灝景傳媒與各家物業、業主溝通的事。”據他介紹,福州目前有5、6個小區的250余臺視頻機已經拆除,“安裝自愿,拆除自愿,這是一種市場行為。” 灝景傳媒董事長林成場說,目前項目在虧本運行,在福州安裝了4000多個終端,每個成本3000多元,安裝人員100多人,包括數據流量、與小區物業的分成等費用,每個月的運營維護成本是100多萬,算上廣告收入,現在回收的也就200多萬。 福建榕城鑫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寧兆生則看好應急視頻系統。他說,小區內60多臺電梯安裝了6年以上,大部分原有的報警系統壞掉了,重新維修麻煩,費用也高。“這個視頻系統免費安裝,補了我們的資金缺口,每臺機子每月物業還有30多元的廣告分成。” 為什么選擇灝景,而不是公開招標?林堯強調,之前也有很多企業找上門,但由于前期投入大,這些企業都要求向使用單位收費,所以被拒絕。“灝景是目前唯一的一家愿意負責所有資金投入的企業。” 針對播放商業廣告過多問題,傅健生說,現在每天23時到早上7時之間,視頻機將做休眠處理,下一步還將加大公益廣告的播放力度。 “公益服務”謹防好事變壞事 采訪中,福州質監局、福建省特檢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福建正探索的一個模式,即由政府機構搭建公益性的第三方支持服務平臺,企業參與投資,電梯使用單位自愿參加推廣。 林堯說,國內不少城市在做類似事情,比如杭州、沈陽、南京、無錫等,但龐大的平臺建設,單靠政府的財政撥款是無法做起來。福建正在探索的新模式就是,平臺建起來,后續設備維護,由民間資本介入投資,再靠合法的商業模式來維持正常運行。 對此,福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湯黎虹認為,該視頻系統帶有商業性,安裝前要充分尊重物業和業主的選擇權、知情權。運用社會資本辦公益項目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不應該介入市場,如果過度還有可能違反《反壟斷法》等法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建議,有關部門在推廣新項目時,應做足宣傳、解釋工作。電梯的使用權掌握在業主手中,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尊重業主的知情權,新系統的推廣應首先向所有業主說明情況,征得業主的同意。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董建國 郭圻) |
相關閱讀:
- [ 12-06]重慶10歲女孩電梯摔嬰 嬰兒墜樓25層經搶救蘇醒
- [ 12-05]電梯內被摔男童將進行手術 小女孩家長賠償5萬余元
- [ 11-28]歐冠-10人皇馬4-1出線 貝爾電梯球伊斯科破門
- [ 11-19]內地首張電梯“三合一”標志在深圳揭牌
- [ 11-05]你虐電梯千百遍 電梯豈會待你如初戀
- [ 11-04]送貨員墜電梯井摔死 家屬狀告物管雇主索賠百萬
- [ 10-28]七旬老人醫院內乘電梯摔傷 起訴獲賠28000元
- [ 10-14]母子命喪電梯告別式 長子念祭母文令人動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