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舉辦畬族服裝展演活動 畬家“鳳凰”欲展翅
2013-12-05 07:2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王瓊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4日上午,羅源縣霍口鄉福湖村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上萬名羅源畬民與來自連江、寧德、浙江等地的畬族同胞,一同參加羅源縣首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服裝展演活動。畬民穿著這些線條明朗、色彩鮮艷、內涵豐富的服飾,為觀眾奉上了一場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服飾文化盛宴。 “我們的畬族服裝有個吉祥的名字,叫鳳凰裝。”村民蘭用英指著展演舞臺告訴我們,臺上畬族年輕人展示的有正裝、勞動裝、休閑裝、創意裝、綜合裝等各式各樣的“鳳凰裝”。 66歲的福湖村民蘭木容算是一位資深的“鳳凰裝”代言人。苧麻布是傳統“鳳凰裝”使用的布料,因制作工序繁雜,現在畬民大量改用棉布縫制“鳳凰裝”。蘭木容卻常常在織布機前熟練地織苧麻布,她說:“我15歲學織布,一織幾十年,身上穿的也都是自己織的。”她為我們展示她的日常“鳳凰裝”,上面有各種花邊裝飾,以各色絲線刺繡而成的鳳鳥、花卉、幾何形等圖案的領花、裙花、鞋花,都是她親手繡的,“我還教女兒繡,這繡的可比貼花邊好看多了”。 不過,現在畬家無戶不種苧麻的繁盛場景不再,能自行刺繡做花邊裝飾的畬族婦女也越來越少,村里只有部分40歲以上的畬族婦女能掌握織苧麻布這一手工技藝,畬民也大多只在重要的節日才穿傳統的畬族服裝。因此,現在只剩極少數民間藝人保留了畬族服裝制作技藝。 “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現代畬族服飾業的傳承與發展面臨新的挑戰。”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專家雷永健說,這種挑戰是危機,更是轉機。 面對漸漸消失的傳統技藝,近幾年,羅源畬民開始充分發揮刺繡、紡織能手的作用,重新騰出土地種植苧麻,翻出織布機織苧麻布,拿起針線繡精致的花邊。 據了解,早在1975年,羅源畬族服裝就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畬族代表裝;去年12月,福建省民宗廳又授牌羅源為全省畬族服裝保護基地。如今,羅源正以畬族服飾在全國的影響力資源和全縣擁有的100多名縫紉匠資源為依托,融入旅游理念,對畬族服飾制作技能資源進行整合,定性定位地建設畬族服裝保護基地,從而推進畬族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福州日報記者 王元鍇 通訊員 陳雁真 文/攝) |
相關閱讀:
- [ 12-04]羅源灣濱海新城 甲級寫字樓12月8日首度開盤
- [ 12-04]養殖戶跳脫有限養殖資源 羅源小對蝦養成大產業
- [ 12-04]羅源建成國家“特色村寨”示范點 弘揚民俗文化
- [ 12-02]羅源可門港一輪船發生燃油泄漏事故
- [ 12-02]羅源54名農民工被拖欠工資70萬 勞動部門幫討回
- [ 11-29]羅源船頭村依伯拉電線防野豬 電死打鳥男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