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3道加工工藝 “茶口粉干”飄香享譽海內外
2013-12-02 08:01?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11月29日,福州“網絡媒體縣區行”走進閩清,探尋“閩清三寶”之一茶口粉干。 茶口為梅溪源頭的一個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像溶進了香茶,故得名“茶口”。據林氏宗譜記載,茶口林氏在南宋嘉定年間由尤溪君竹溪遷居至此地,并帶來粉干生產技術,此后,林氏多以加工粉干謀生,沿襲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走進閩清縣塔莊鎮茶口村的一家手工粉干加工專業戶,記者就看到了一排排架子上鋪滿了待烘干的粉干,幾名工人在機器前忙碌著。茶口粉干選料嚴格,一般選用早稻型倒種晚稻優質大米,用當地優質的泉水,歷經洗米、淘米、磨漿等十三道祖傳加工工藝,加工出的粉干色澤潔白,口感潤滑清香。 據閩清縣茶口粉干協會會長林家定介紹,塔莊鎮現有“福州市茶口粉干有限公司”、“福州市綠嘉食品有限公司”和“閩清茶粉粉干有限公司”3家機械化粉干生產企業,250多家粉干加工專業戶,粉干年產量達2萬噸,創產值近2.4億元。 “茶口村共有710戶人家,平均每戶約有2至3人在制作粉干,現在約有一千多人從事手工粉干加工工作。”林家定說,茶口村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一年純利潤達16萬元,產品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日本等國際市場,現擁有“茶口”、“石羊公”、“茶峰”、“茶正”、“梅溪”五個粉干注冊商標。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2005年6月,茶口村黨總支試行“支部+協會”工作模式,成立了“茶口粉干協會”。協會成立后,就把當時村里的150多個專業戶全部吸收為會員,統一工藝,提升質量,打響品牌,合力闖市場。在協會的積極幫扶和引導下,村里積極推行訂單農業、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農戶等產供銷模式,保持閩清縣最大的粉干生產基地的地位。2010年全鎮粉干專用糧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雙季),年產糧2000多噸,保證了粉干加工的原料供應。 此外,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近幾年,粉干生產專業戶們還聯合起來,相繼注冊成立了閩清新農粉干專業合作社、老林粉干專業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社,實行分散加工,統一銷售,進一步增加了經濟收益。 由于茶口粉干產銷兩旺,外地的一些粉干時常假冒“茶口粉干”之名上市,嚴重危害了“茶口粉干”的市場聲譽。2008年9月,為保護閩清縣粉干加工傳統產品的地域特色,由閩清縣政府常務會議決定,授權塔莊鎮政府牽頭組織申請注冊“閩清粉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現已獲得“閩清粉干”的地標申請注冊。 (福州新聞網記者 蔡晨燁) |
相關閱讀:
- [ 11-27]老福州美食——臺江沒牙伯花生湯+老牌兵俤粉干
- [ 11-29]閩清粉干改落后業態抱團發展 申請中國地理標志證明
- [ 08-31]福建特產:茶口粉干
- [ 05-14]閩清縣茶口粉干將有望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 [ 11-04]浦城臨江百年傳統土特產鐵爐粉干華麗"變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