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難”困擾銀行也難倒典當行 大單只能放棄
2013-11-27 07:22?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王瓊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年末銀行額度季節性趨緊,客戶向銀行正常貸款的難度變大了。記者了解到,信貸緊張對資金市場的影響也已浮現,不少企業主開始轉向典當行等渠道融資,在榕一家典當行近期就碰上了一個大單,企業主擬用商場作抵押融資1億元,無奈“胃口”太大,遠超過典當行的注冊資本金。 1億元融資大單找上門 26日在榕一家典當行負責人告訴記者,銀行年末額度日趨緊張,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即使通過了銀行審批,也無法及時向銀行借到錢,放款普遍延遲。在此背景下,部分急著用錢的客戶只好轉向其他渠道,近日就有一位企業主找典當行商談融資事宜,對方開口就想融資1億元。據其介紹,這位客戶在福州鼓樓區擁有兩層商場和一層寫字樓,先前擬用這些物業向在榕一家銀行申請抵押貸款用于短期資金周轉。客戶自身資信良好,而且抵押物充足,但客戶被告知如要貸款可能要等到明年1月才有額度。客戶等不了那么長時間,經介紹找到典當行借錢。 “這位企業主也符合典當行貸款條件。不過與銀行不同的是,融資金額太大,我們無法滿足對方的要求。”上述典當行負責人表示,該典當行的注冊資本金不到2000萬元,單筆貸款金額一般不超過注冊資本的10%。平時客戶上門借錢單筆金額常見的只有幾十萬元或者上百萬元,這么大的單筆融資額相對少見。由于對方融資額太高了,典當行只能放棄這筆生意。 事實上,銀行額度的緊張已打亂了一些客戶的借款計劃。福州匯林典當行總經理許良表示,銀行放款要排隊,一位客戶兩個多月前拿房子向該典當行抵押借款110萬元用于資金周轉。在典當救急后,客戶開始向銀行申請房子抵押個人經營性貸款,希望銀行獲批后一旦可以放款,就轉向銀行貸款。但是向銀行申請了1個多月后,仍未等到消息。客戶只能一邊向典當行繼續借款,一邊等待銀行方面的通知。 擔保公司暫停解押業務 在榕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銀行貸款利率較其他渠道更優惠,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客戶都會首選銀行借錢。目前住房抵押貸款利率一般上浮30%以上,1年期貸款利率為6%,如上浮40%,年貸款利率為8.4%。典當行住房抵押貸款月費率為2.5%左右,折成年費率為30%,后者是前者的3.5倍。由于額度緊,急需用錢的客戶就會向典當行等渠道先行救急,等銀行可以放款了再轉向銀行。此時就需要過橋資金,客戶有時會通過擔保公司等中介借錢解押先還典當行欠款,然后才能順利辦理銀行抵押手續。 不過銀行額度的緊張也波及到了擔保中介公司原有的解押業務。業內人士表示,擔保公司短期借款只是要求客戶到公證處辦理房子公證。相反客戶到典當行用房產抵押典當,則需要到房產交易中心辦理抵押登記,這樣房產就被凍結了。顯然擔保公司的公證風險要大于抵押登記。平時銀行額度充足,客戶向銀行申請貸款不到一個月就可放款。現在放款進度變慢,推遲兩個月都屬正常。擔保公司墊資替客戶解押雖然可以收一筆不菲的費用,但如果銀行放款時間拖得越長,擔保公司自身承擔的潛在風險也會增加。在榕一家擔保公司業務員告訴記者,解押業務的手續費按月收取,費率為解押金額的3.5%左右,解押100萬元需要付3萬多元的手續費,除非客戶向銀行申請的抵押貸款手續由他們一條龍幫辦,不然不會接純粹的墊資解押業務。 民間借貸年利息高達70% 年末資金的緊張使得向來嗅覺靈敏的民間借貸成本有所攀升。26日在榕一家擔保公司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上半年一般資金較充足,整個市場的資金利率會較低;下半年銀行額度變緊后,民間借貸的利率也跟著提高。現在該公司借出去的資金月利息普遍為5%,高的達到了6%,折成年利率高達72%。 受民間借貸利率上漲的驅動,市民邱先生前段時間玩轉了一回高收益“理財”。邱先生一位朋友開了一家擔保公司,手頭上沒有太多閑余的資金,但找擔保公司借款的人不少。為拓寬資金來源,朋友向他借錢,開出的價格為月利息3%,同時每個月定期支付利息。而今年上半年,聽朋友介紹,公司向他人融資的成本約為2%。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短期拆借高息放款已成為部分擔保公司的“主營業務”,擔保公司先以遠高于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向熟人“攬儲”,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對外放款。由于擔保公司存在運營以及員工薪酬等成本開銷,因而擔保公司通常會以兩倍的融資利息對外進行短期拆借。 (福州晚報記者 楊劍峰) |
相關閱讀:
- [ 11-21]女子偽稱典當行融資放貸 詐騙香港商人4000萬
- [ 11-06]我國拍賣、典當行業發展迅速
- [ 08-08]榕有典當行推出“夜當” 營業時間可至21:00
- [ 08-02]370萬法拉利當100萬 武漢老板典當豪車融資救急
- [ 07-31]9家福建上市公司股東參與股權"典當" 迎"券商時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