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怎么引導孩子,家長眾說紛紜 孩子與人為善,卻是善良被利用,這讓很多家長感到喜憂參半。那么,我們的教育,到底該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 “我經常和兒子說大學生傳銷被騙之類的事,可他總是說,‘我有這么傻嗎’。他這樣說,我更擔心。”福建師大附中高一學生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作為家長,只能平時多嘮叨幾句,但總不能教他遇到求助直接不理人家吧。 “現在的騙術這么高明,手段層出不窮,連大人都會上當,更不要說孩子。”家長林女士認為,還是告訴孩子遇到陌生人搭話盡量不要搭理。 還有一名家長說,她一個朋友的孩子,曾經被騙過手機(陌生人借手機打電話,打著打著就沒影了),孩子非常生氣,發誓要出國留學,不再留在這里。 觀點 教育孩子,主流是“與人為善” 福州一所中學的團委老師告訴記者,孩子經歷這些“騙局”,是成長的一部分,孩子自己也會思考,今后遇到同類的問題該如何更智慧地處理與應對。 他說,盡管對于這個矛盾,老師也很糾結,但教育孩子的主題還是要與人為善,“從騙術上來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從人性上來說,應該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這位老師認為,成人也不要過多地把自己的判斷加給孩子,有的時候,等待事情的發生,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顯得更為重要。家長和學校所要做的,就是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識。 |
相關閱讀:
- [ 11-10]說外語喝咖啡 兩男自稱華僑騙走女學生五千
- [ 11-09]騙局再升級:傳真“立案通知書” 女子被騙4.9萬
- [ 10-15]龍巖:“撿錢分錢”老騙局 中老年人頻上當
- [ 09-29]馬尾高校一女大學生遭遇網購騙局 被騙1.8萬
- [ 09-17]落入“涉毒”電話騙局 福州6旬依姆被詐騙152.4萬元
- [ 09-14]“孩子重傷”騙局又有家長上當 被騙走2.5萬救命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