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11月13日電 題:福清三起拐賣兒童積案告破背后:當事人命運多舛 作者 葉興旺 福州福清警方13日披露,近期,通過DNA數據比對等手段,破獲3起拐賣兒童積案。3起案件中,3名被拐者被拐時間最長的達27年,最短的也有16年。 失去家庭溫暖,缺少親生父母呵護的他們,有各自的不幸遭遇:被拐27年的小芳成了別人的童養媳,17年前被拐的小安卻染上了偷摸等壞習,16年前被拐的小隴現在卻仍然輟學在家。其中,被拐的小芳更是因為販毒被判刑入獄2年多。 這些命運多舛、深受拐賣之害的當事人,他們的未來仍是一個問號。 被拐27年的“童養媳”:最想擁有一張身份證 她5歲被拐,16歲又被“收養”,27年后的今天,她終于要見到親生父母了。然而,命運卻沒有假如,一切都不堪回首。 今年32歲的小芳(化名)顯然比同齡人蒼老了許多,她先后兩次被拐賣,被夫家收養作童養媳,又因販賣毒品被判刑兩年多,至今還是一個黑戶,與丈夫有事實婚姻并育有一子的她目前卻與丈夫分居。 1986年8月的一天,家住福清市龍田鎮下一村村民施某未滿5歲的女兒小芳在家門口被人拐走,事發后施家人找遍了福清也沒有找到女兒下落。因為女兒被拐,夫妻倆在悲傷與爭吵中,最終選擇了離婚。 20多年來,小芳父母始終牽掛著女兒,一直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 今年9月24日,小芳母親又找到福清警方,希望幫忙查找女兒下落。福清警方高度重視,立即指令打拐專案組對該案進行深挖。由于該女童被拐時間長達27年,民警采集了小芳父母DNA血樣并錄入到全國公安機關DNA信息庫,先行查找。 10月20日,從福州市公安局傳來好消息,小芳父母的血樣與2006年在福建省女子監獄服刑的一女子的血樣比對成功。 民警迅速趕往福建省女子監獄調查,但由于當年小芳犯罪服刑時報的名字系假名、地址也是假的。辦案民警從當年小芳服刑時的管教民警了解到,小芳服刑期間,曾有一自稱其丈夫的男子來探視過。 在福建省女子監獄協助下,民警終于在數年前的登記簿上找到那名男子在羅源縣霍口鎮某村的家庭住址。民警立即驅車趕往羅源,終于找到小芳丈夫(未辦結婚證)李某。但李某只承認小芳是其前妻,二人現已“離婚”(分居),其也不知道小芳下落。 細心的民警發現,李某支吾的話語中似乎有意在隱瞞什么,可能懼怕惹“麻煩”。福清民警隨后通過羅源當地公安機關及村干部,幫助做李某的思想工作,并將小芳父母20多年來苦尋女兒的悲慘經歷告訴李某。最終,李某道出了小芳在福州務工落腳點。民警立即折返福州并找到了小芳。 |
相關閱讀:
- [ 11-12]公安部將嚴打越南新娘團購:可能涉及人口拐賣
- [ 11-08]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出臺《反對拐賣人口行動實施計劃》
- [ 10-23]希臘女童疑曾遭拐賣 美國夫妻認為是其女兒(圖)
- [ 10-18]賭徒因手頭拮據賣掉親生女兒 報假警稱其遭綁架
- [ 10-18]賭徒父親手頭缺錢賣掉女兒 報假警稱其遭綁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