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可借鑒北京范例地鐵站內 建遺址博物館 昨日,記者也就此事采訪了多位福州市民,他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從北京地鐵1號線王府井站A口走出,就能看到一座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這座地下十幾米深處的博物館,是開發的同時保護遺址的一個范例。”福州熱心市民薛紀天告訴記者,1996年該地建設時,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后興建了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從2001年正式開放已經12年的時間,“福州地鐵屏山站,也可以借鑒這個做法,說不定今后這里是福州地鐵的一大亮點”。 而有些市民也提出,地鐵是福州近年最重要的民生項目,老百姓非常期待,地鐵圍擋施工后,交通面臨更大壓力,從這個角度看,考古也不能無限期延長,建議有關方面積極配合,文物部門加快考古進程。 相關新聞 福州地鐵施工遭遇西漢遺址 該不該為文物讓路? 在福州地鐵屏山站建設過程中發現了2200年前閩越古城(冶城)遺址。經考古人員發掘,從西漢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考古收獲頗豐。 然而,近期當地媒體的報道卻引發了人們的憂慮。據11月5日《海峽都市報》報道,“按上級安排,屏山地鐵站考古將在11月30日截止,屆時考古發掘不管進行到哪里,都將全部中止,還沒有發掘的部分遺址,將不再發掘。目前,100多名工人正在10多個探方內同時施工,盡最大的努力搶救出更多文物。”此前一天,《福州晚報》的報道更是斷言:“歷時3個月的屏山地鐵站搶救性考古發掘已結束”。 福州市考古工作隊有關人士向媒體透露,上級已經下達了地鐵進場施工通知書,施工單位拿著通知書讓考古隊馬上退場。“需要發掘的面積共有28個格子,但目前真正完成發掘任務的只有5個。為了爭取時間和空間,我們和施工單位商量,把南面做好的5個格子和北面尚未發掘的5個格子交給他們施工,剩下的18個格子允許我們做到11月底。”這位知情人痛心疾首:“死刑判決已經下達,只是延緩執行而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