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1月9日電 (林春茵)“福建船政文化城要有生命力,就要更貼近生活”,福州大學陽光學院船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安9日在福州如是說。 第二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當天在福州大學舉辦。海峽兩岸50位專家學者與業界人士圍繞文創產業理論與實踐、船政文化與創意產業發展等主題進行研討。 今年啟動的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城方案規劃,成為2013年福建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與會專家表示,船政文化開發應注重與文創產業相融合,滲透到普通民眾生活中,才能作為馬尾獨特區域文化,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繁榮的有機結合。 臺灣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李福斯以臺灣李宅古跡的保護實例說,臺灣對史跡文化的治理及創意,重在貼近地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瀘州李宅設有嬰兒抓周儀式,這正是普通人的生活,有史跡、有故事、更有體驗,人才會來”。 “不能做成北京798那樣的藝術家的文化”,王秉安表示,“借鑒臺灣瀘州李宅類型的生活文創,才能形成在地元素,形成馬尾獨特的區域文化產業。” “福州船政文化如開發旅游產品,不能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以文創手法包裝轉化,產值才會更大。”臺灣亞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臺灣鄉村旅游協會理事長鄭健雄9日在福州表示,“船政文化是福州馬尾最大的在地元素,而臺灣文創起步早,發展成熟,兩岸攜手一定前景可觀。” 王秉安說,船政文化進軍文創產業可整合臺灣的特點和經驗,“大陸強調文創產業的社會經濟價值,臺灣更注重生活文創,這樣互補空間大,對船政文化發展保護來說也是機遇”。 福建媒體人劉琳研究馬尾船政多年。她介紹說,馬尾船政人于1878年在臺開發的苗栗油井是亞洲第一口油井,當年修的吊橋不但還在,而且有博物館完整展示這段歷史,“臺灣對史跡文化的尊重和保護令人印象深刻,這或可為大陸船政文化保護以資借鑒”。(完) |
相關閱讀:
- [ 11-10]第二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在福州開幕
- [ 11-09]兩岸專家獻策馬尾船政文化:有生活“人”才會來
- [ 11-05]業界:大陸博物館參與市場化程度較低
- [ 11-03]文創、農業兩不誤 湘臺攜手探路共謀深度對接
- [ 11-02]孫金龍會見臺灣嘉賓:加強湘臺合作 促進優勢互補
- [ 10-30]娛評:中國電影沒必要一味模仿好萊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