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廣泛用于臨床醫學 打印人體器官有望實現
2013-11-10 07:54?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州新聞網訊 9日上午,中華醫學會第三屆全國數字醫學學術年會在福州召開。記者從我國“數字人之父”鐘世鎮院士那里了解到,目前3D打印技術廣泛運用于臨床醫學,3D打印活體器官用于移植有希望在未來實現。 據鐘世鎮院士介紹,“數字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雖然在各個醫院和科室都開始嘗試數字化的管理和治療應用,目前仍然處于早期階段。以3D打印技術為例,它在骨科、美容整形、牙科等方面均有廣泛應用,運用鏡面技術將設計好的模型短時間打印出來,醫生便可按照模型進行手術,準確方便。 鐘世鎮院士告訴記者:“3D打印活體組織細胞雖然比較遙遠,但這是我們的理想,有希望在將來實現。”鐘世鎮院士表示,在未來,將人體自身活性細胞作為3D打印的原材料,最終打印成人體所需要的器官用于移植,這樣不會出現排異反應,還能緩解如今器官移植所面臨的病患多,可供移植的器官少等實際問題。 過去,病人及其家屬手術前基本上將所有希望寄托在醫生身上,因此,一旦手術失敗容易引發醫療糾紛。通過數字醫學的發展和人體臟器三維重建系統的完善,今后,醫院可以在電腦上重建患者臟器的詳實資料進行手術彩排演示,手術精確度將大大提高。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誤差,手術時間也縮短,患者的創傷更小。 (福州晚報記者 林紅) 相關報道 人體器官能“打印” 機器人也能做手術 中華醫學數字醫學學術年會昨在榕召開 東南快報訊(記者黃淑平)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牙齒,可以直接用來種植;機器人也能代替醫生完成一些簡單靈活性小的手術……昨日,這些前沿的“醫學技術”作為亮點技術,在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學術年會上展示。 11月8日-10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辦,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和福建吳孟超科技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三屆全國數字醫學學術年會在福州召開。我國“數字人之父”鐘世鎮院士等來自全國的300名國內數字醫學權威專家和代表,就數字醫學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最新研究成果和熱點研究方向進行探討。 昨日上午,與會的國內數字醫學領域眾多專家,分別介紹了3D打印器官技術、手術機器人、數字化解剖等十多項數字醫學新技術在臨床手術、診斷、病人信息收集中的運用。 亮點技術 ●3D打印牙齒可直接種植 昨日,鐘世鎮院士作為首位作報告的參會者,介紹了3D打印人體器官技術。該技術目前已經運用在骨科關節置換、牙齒種植、神經外科、美容科等臨床手術中。 打印種植牙是其中一種,直接在打印機里加入特定的材料,就能打印出與真牙一模一樣的牙齒,且可直接用來移植。3D打印機還能打印出與人的手掌、臉部、關節、脊髓大小外觀一致等各種器官模型,進行手術前的演示和參照。 鐘院士介紹,未來3D打印機還有望打印出人體的活體組織,如肝臟、腎臟、肌肉等,將解決器官移植手術中器官來源缺乏的困境。 ●機器人替代醫生做手術 讓所有人睜大眼睛的,還有一項新的數字醫學技術——“手術機器人”。據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第三軍醫大學張紹祥教授介紹,“手術機器人”是類似人體手部結構的一個帶有程序的“機械手”,只要給手術機器人設定要操作的程序,機器人就能像醫生那樣,能拿刀精準地進行手術。 張教授說,目前手術機器人已經能完成人體白內障的手術,因為這項手術手術部位相對固定,手術操作也較固定。不過,手術機器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運用在一些操作相對簡單、靈活性不大、應變性小的手術中。 ? |
相關閱讀:
- [ 10-10]3D打印上下游廠商25日集體亮相文博會
- [ 09-13]日本現3D打印真人服務 能立體還原求婚場景(圖)
- [ 08-03]福建省出臺政策鼓勵3D打印業
- [ 07-05]3D人像打印現身婚紗展 推MINI FAMILY概念
- [ 07-04]腳跛了?3D打印一只!
- [ 06-21]“中國龍”從3D打印機中脫“影”而出(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