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杭會館見證商業街坊格局 專家回憶往昔繁華
www.fjnet.cn?2013-11-05 16:29? ?來源:福州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南郡會館 明朝,上下杭地區商業開始萌發,并逐漸開始壯大。鴉片戰爭后,福州作為“五口通商”口岸開埠,客商往來上下杭愈加頻繁。民國時期,這一地區的商賈文化達到高潮。隨著商業的興盛,各地的商人紛紛在此設立同鄉會館。這時的會館既有商業貿易的需求,也成為聯絡鄉誼的紐帶。 據《福州雙杭志》記載,雙杭地區商業崛起于明代。清代中期至民國初年,此地成為輻射全省、溝通海外的商品集散地,聚集了260多家商行,經營物資多達500多種;金融業興旺發達,各類金融機構云集,東南銀行、中央銀行福州分行等先后在此設辦事處及分理處,私營錢莊興盛時達110多家,成為當時的金融中心。 會館具備多種功能于一身 福州著名的民俗畫專家、書法藝術家陳友榮老先生曾在上下杭住過二十多年的時間,對上下杭歷史文化的研究頗有心得,陳老數百幅民俗畫中關于上下杭題材的畫作就達五六十幅。 他向記者介紹道,清末至民國期間,上下杭地區會館云集,有過16個舊時商業會館,集中當時臺江近半數的會館映襯出雙杭地區多元化的商幫文化和閩商實力之盛。 “會館是雙杭地區極具特點的人文景觀,這些會館館廟結合,建筑富麗堂皇,既有建館者的家鄉特色和地域特征,又吸收了福州地區的建筑藝術風格,甚至融合了西洋建筑的精華。如古田、建寧、壽寧會館等,它們的規模躲在一千五百平方米以上,會館中多建有廳堂、戲臺、酒樓,兼有書齋、花園,雕梁畫棟,牌匾紛呈,楹聯薈萃,集商業、聯誼、媒體、住宿等功能于一體?!标惱险f道,上下杭的會館具備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對福州歷史文化研究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此外,會館還有一個富有人情味的作用,即為到省城趕考的考生提供考試落腳的地方,具有公益性質。 抗日戰爭爆發后,福州局勢動蕩,商品購銷艱難,一些商行就此倒閉。解放后,國家又對上下杭片區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一些商行宅院被改為國營商店的批發站、商業公司、倉庫或者居民大雜院。商幫、會館處所日漸式微,難覓蹤跡,以至于現在,能找到遺跡的少之又少。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5]高中上80分鐘“大課” 校方稱為提前感受大學
- [ 11-01]網上下載圖片用于宣傳冊 公司成被告遭索賠萬元
- [ 11-01]國資委部署國企改革:方案爭取三中全會后出臺
- [ 10-31]雙杭凝固的舊時光:路人多背相機 最多廢品收購車
- [ 10-26]福清校車碾壓幼兒續 學生上下車要有人車下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