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百年老屋毀于大火 用電用火不慎是起火主因
www.fjnet.cn?2013-10-27 11:12? ?來源:福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后塘村百年老屋屋檐下牽拉著很多電線。 后塘村并排的四座百年老屋面臨著嚴峻的防火問題。 福州新聞網訊 14日,新店鎮后塘村與城門鎮臚岐村分別有一座百年老屋起火被毀。24日,蓋山鎮義序尚保村一座百年老屋失火被燒毀。 10天內,市區的3座百年老屋遭火劫化為廢墟,人們在惋惜的同時,更加關注百年老屋的防火狀況。26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座百年老屋發現,老屋的火患多、防火難。一些老式木屋毗鄰區探索出了防火竅門,效果還不錯。 用電用火不慎老屋火災主因 對于新店鎮后塘村46號的住戶來說,“百年老屋起火被毀”的警告近在咫尺。每天,這里的居民打開被歲月侵蝕得辨不出顏色的木質大門,開始一天的生活。后塘村46號周邊并排建著4座老屋,村民推測老屋的歷史有近200年。14日凌晨,其中一座最大也最好的老屋起火,化為廢墟。 目前,這些百年老屋已由當初的獨門獨戶變成了群居大院。有居民表示,14日的火災原因可能與電線短路有關。“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電線。”住在后塘村46號的老李說,他已經在這里住了50多年。他指著屋檐下密如蛛網的電線說,有些電線的歲數可能比他還大。記者在老屋里走了一圈,后塘村46號目前住了4戶人家,除了老李的屋子因為墻體倒塌而改建成磚混結構的房子外,其他屋子基本上保持原狀。在這些屋子的屋檐下牽拉著許多電線,分屬各戶人家,有的電線有套管,有的沒有。 在被燒毀的老屋的屋檐下仍殘留著部分電表和電線,這里的混亂程度甚于其他老屋。老李說,為了防火,他們已將老屋內非常住住戶的電閘關閉。 26日,記者也走訪了倉山倉前一帶,在圣崇庵巷和池后弄有不少百年老屋,這里同樣可以見到電線縱橫交錯的景象。兩條小巷內的老屋面積很小,居住的居民卻比較多,電線隨意牽拉是痼疾。這些電線看起來都很破舊,可是這里的居民卻沒有將此視為火災隱患。 消防部門對去年發生的火災進行分析后發現,用電、用火不慎是老屋引發火災的主要原因。另外,老式木屋的火災有超過八成與電線老化有關。 記者在調查中還了解到,市區的百年老屋居住人員比較多,空間狹小。記者在池后弄看到,一座老屋的住戶廚房面積只有約3平方米,狹小的廚房里卻擺放著不少的東西。廚房里的液化氣罐與灶臺之間沒有留安全距離,相距不到10厘米。對于記者提出的疑問,正在廚房做飯的一名林姓中年婦女說:“不會有事的,我一直都這樣做飯,附近的人也是這樣,也沒見發生火災。” 在后塘村的老屋內,同樣面臨著這樣的情況,這里的住戶廚房都是木結構的,灶臺附近油跡斑斑,液化氣罐與灶臺之間沒有留安全距離。居民對這樣的情況都習以為常,未視為火災隱患。 后塘村的百年老屋內,大部分房屋已經出租,這里的租戶是在外來務工人員。記者詢問了幾名租戶,他們中有一半不知道如何使用滅火器,對于如何撲滅初期的火災,更是一無所知。 可見,住戶防火意識較薄弱。 一些百年老屋的構成材料太復雜也成隱患。在圣崇庵巷和池后弄這兩條小巷里,許多老屋由多種材料構成,包括磚、木材、塑料隔板、棉布,這些都是易燃的材料,如果遇到火星極易起火,導致火勢快速蔓延。 老屋起火滅火難度很大 “要是村里有消火栓,火也不至于燒那么大?!崩侠钫f。后塘村的老屋里,記者看不到一個滅火器,老屋周邊沒有市政消火栓。起火當天,消防人員到場后發現沒有消火栓,只能用一口小井里的水救急。消防車不得不一趟又一趟地來回拉水,嚴重影響了滅火效率。 據市消防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州的木屋毗鄰區包括一些百年老屋在內大都地形復雜、水源缺乏、火災荷載量大、弱勢群體多,這些老式木屋易發生火災,滅火救援難度大。 該負責人指出,老式木屋區內的房屋基本上都緊挨著,沒有防火間距,電線私拉亂接的問題也較為嚴重。同時,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老式木屋的出租戶為多收租金,違規搭蓋日益增多,加上用火、用電不規范,給本已“脆弱”的老屋消防安全增加了更大的壓力。 在秋冬季老式木屋如何做好防火工作,消防部門提供了幾點參考意見:一是不要亂拉亂接電線;二是要經常查看電器線路有無破損、短路、接觸不良等故障,發現問題及時檢修;三是使用液化氣、煤爐等有明火的灶具應有單獨場所,保持良好通風,并與可燃物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四是要養成良好用火習慣,不要隨意亂丟煙蒂。 老屋防火已有一些辦法 百年老屋的防火雖然是個難題,但是在多年的摸索中,一些老式木屋毗鄰區找到了防火的有效辦法。 “社區的工作人員會到每家每戶去宣傳,告訴我們注意哪些地方容易著火,也會幫我們檢測滅火器是否過期,教我們怎么使用滅火器,工作還是比較到位的?!奔易∈コ玮窒镆蛔衔堇锏牧峙窟@樣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林女士住的房子非常老舊,屋頂、小閣樓、隔間的建筑材料都是木頭,這樣的房子非常容易著火。林女士告訴記者,近幾年她居住的小巷沒發生過火災,“這可能和社區工作人員的防火工作到位有關”。 鼓樓賢南社區木屋區家家常備一桶水、一盆沙和幾個滅火器,被稱為“防火三寶”。居委會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消防工作間,里面存放著水槍、水泵、滅火器等滅火工具。 鼓樓水部街道闊埕街木屋毗連區入口,掛著大型消防示意圖,詳細標注了疏散路線和消火栓、滅火器的具體位置,街上隨處可見消防提示宣傳牌。居民成立了義務消防隊,每月演練兩次,每戶家中都備有消防器材。 晉安斗門社區在木屋毗連區設置了警鈴,在醒目位置張貼了緊急疏散指示圖,居民還為老化的電線進行套管,家中也配置了滅火器。此外,該木屋區設立了集體廚房,讓居民在里面做飯,屋頂加設防火層。 消防部門稱,在老式木屋區建立小型消防蓄水池、為老化電線穿上“新衣”能有效減少火患。 記者手記 老屋防火還得靠居民 26日上午,新店后塘村百年老屋的廢墟已經清理干凈,許多村民還在為無法挽救這座曾經是村里“豪宅”的老屋而惋惜。在倉山圣崇庵巷與池后弄,如何防范火災的發生是這里居民常年掛在嘴邊的話題。 從老式木屋區防火工作做得比較到位的社區可以發現,居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無論是增加消防設施,還是加派巡邏人手,居民的防火意識如果沒有得到提升,都無法將防火工作落到實處。老屋的防火不僅僅是消防人員的職責,要發動群眾,群防群治,把防火觸角深入到老屋的毛細血管里。 消防人員感慨道:“居民防火的意識與能力提高了,有時比我們的能耐大?!?/p> (福州晚報記者 王威 實習生 李志波 文/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