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捷河上的碼頭早已廢棄,不過百年前這里可能是中國最繁忙的水運碼頭之一
東南網8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李熙慧/文 王浩志/圖)來到福州上下杭,從延平路的小巷子穿過,會看到一條似要枯竭的內河。然而百年前,這條三捷河卻是福州商人們的“財源河”,潮水兩頭漲,來自東南亞各地的商品、貨物順著水路進進出出,為“掌柜們”帶來豐厚的利潤。而在橋的另一頭,張真君祖殿內,則供著昔日商幫心里的“商神”,終日香火裊裊,商人們將這里當成福地和聚寶盆。
當時,陸運交通并不發達,上下杭街區正好密布著內河,與閩江連通,形成了重要的運輸水系,其中三捷河航道和濟南河航道最重要,但濟南河已經消失了,只有三捷河依舊蜿蜒在街區內。至今這里還能找到多處運河、古橋、古碼頭的身影。張真君祖殿大殿對岸,就有一個用方塊石砌成的臺階式道頭。81歲的劉先生住在附近,他說,這叫“圣殿君道”,邊上還有“水巷道”、“橋頭上道”。“這些道頭供人挑水、洗滌,主要是供船舶靠岸、裝卸貨物的。”老劉說,1995年三捷河截彎取直、砌駁岸后,這些道頭功能消失了。
再往前走便是陳文龍紀念館,“水部尚書”陳文龍是南宋狀元,也是水上航行安全的庇護神。
河道上的古橋,河邊的古廟、會館和東倒西歪的木質商鋪,依稀為你還原出舊時模樣。按照規劃,上下杭街區將恢復原來的舊景,將三捷河作為今后的休閑旅游帶,恢復游船碼頭、商貨碼頭,但“殿前河水兩頭漲,財源滾滾隨潮來”的景觀恐怕是難以再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