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無物業小區長效管理,路在何方?
www.fjnet.cn?2013-08-22 10:25? 段金柱?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市場之手也并非萬能 □段金柱 因歷史原因形成的無物業小區,及由此帶來的衛生不潔、安全失控、管理真空問題,不僅是福州獨有的現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國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如果說硬件改善通過加大投入、強化建設尚可容易實現,但軟件提升——長效管理卻是不容易辦到。 原本,居民小區借助市場之力,引進專業物業公司進行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在無物業小區,恰恰會遭遇市場“無形之手”失靈的尷尬,這也給探索常態、長效管理帶來更大挑戰。 一家物業公司進駐一個小區,肯定要測算預期收益。無物業小區由于自身基礎條件薄弱、規模偏小、物業費收費標準較低等的制約,即便物業公司進駐了,低水平的收益預期必然會和不怎么優質的服務相伴相行,反過來又導致居民繳費意愿降低。久而久之,形成“收費少—利潤低—服務差”的惡性循環。原本有效進行資源配置的市場之手,肯定會失靈,記者調查的所見所聞也證明了此點。 無人管的情形下,很多居民求助于街道和社區,但后者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街道和社區本身事務繁多,無暇他顧。為此,鼓樓區一些街道成立物業服務公司對無物業小區進行托管,但這種政府包辦的管理方式到底能走多遠,尚待觀察。 無奈之下,很多小區被迫選擇業主自治管理。但這種自治始終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資金、賬目往來不合法規,透明度和公正性不夠;二是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擔憂——目前參與自治管理的大多是退休老人。兩大瓶頸問題的疊加,讓這種自治如何長效延續成為疑問。 在市場失靈,自治管理面臨不確定性挑戰的情形下,臺江區蒼霞街道探索的引進“民非”組織參與無物業小區管理,無疑具有較大的啟示意義。一方面,它解決了自治管理“身份不明”的問題,讓資金往來更加規范;另一方面,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彌補了物業收費不足的問題。簡而言之,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業主自治管理,實現了小區的和諧安寧。 不過,細究之下,這一模式發揮最大效力的基點仍然是業主自治管理,因而,它同樣面臨著上述純粹自治管理的瓶頸問題。如目前較為成功的三保園自治管委會的5位老人就很擔心后繼無人、管理失控。拋開此點,自治管理如能一直長效持續,那么,引進“民非”組織參與無物業小區管理,無疑是目前較為給力的有效方式。 放眼全局,跳脫來看,無物業小區如何長效管理,也是如何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國內其他城市的探索來看,也沒有一個周全、可持續的模式。不管如何探索,最終的目的是要居民受益、生活便利、小區安全衛生。福州幾個城區的探索仍在持續,我們樂觀其成。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8]福州年內整治72個無物業小區 包括安防監控設施
- [ 02-06]鼓樓整治無物業小區 50個小區衛生治安全面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