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竹木工藝品:“年逾花甲”再思變
www.fjnet.cn?2013-08-16 09:0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60多年,一路走來,它成為我省傳統大宗出口商品。隨著外貿市場利潤空間緊縮,它又開始追求“內”“外”兼修、“工”“藝”俱全 閩侯竹木工藝品:“年逾花甲”再思變 東南網8月16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通訊員 林婧一) 上半年,福州出口竹木藤柳草制品2.1萬批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6.59%、6.23%,出口額約占全省一半。這里面,絕大部分是產自閩侯的工藝品。 竹木制品作為我省大宗出口商品的傳統,發端于上世紀50年代的閩侯。走過60多年,這個行業如何從無到有?如何從外銷轉向“內外并舉”?又如何在“工”和“藝”上齊頭并進? 無和有 鴻尾鄉,是閩侯竹木工藝品生產重鎮。福州云飛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日新,就是土生土長的鴻尾人。 葉日新說,鴻尾鄉地勢不平,難以發展種植業,歷史上是貧困鄉鎮。上世紀50年代,通過閩江從閩北等地運來的大批優質竹子,讓不少鴻尾人走上編竹制品之路。 葉日新的父親葉云飛,是鄉里最早開始編竹制品的一代人。他從小拜師學習竹編技藝,初期的竹編品多為雞籠、曬谷席、竹籃等,以滿足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所需。 改革開放后,竹編制品才開始在市場上流通售賣。那時的葉云飛,已在當地一家國營竹編制品廠擔任生產組長。 葉日新的童年記憶中,充溢著竹編制品的清香。每天一大早,父親的工友就會挑著一大擔的籃子、竹箕等來 他家上交。村里的男女老少常在祠堂里一起編竹條,竹先破成篾,然后在一個大轉盤上飛快地編織。 “下雨天,鴻尾的小孩子搶收的不是衣服,而是竹編品。”回想起小時候搶收竹籃的情景,已過而立之年的葉日新面露笑容。 1988年,葉云飛和很多同鄉一樣,開辦了自己的竹編制品廠,當年就接下了總額20萬元的訂單。這筆20萬元的訂單,利潤可達七八萬元。 1992年,葉云飛的工廠擴大再生產,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不光是葉云飛,整個鴻尾鄉的竹編工藝品行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0]閩侯青口鎮多管齊下幫扶困難群眾
- [ 07-23]閩侯一在建樓房水泥模板坍塌 工人被壓
- [ 07-09]閩侯:讓散落民間的“珍珠”重煥光彩
- [ 07-07]閩侯高速物流園三期明年動建
- [ 07-07]上半年閩侯五大戰役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2.85億元
- [ 07-02]閩侯縣與福州高新區舉行托管交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