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橄欖,種出不一樣的“味道” 東南網8月1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周琳) 8月1日,臨近中午。 在閩清梅城鎮城關村的白石山上,果農林亦鉅戴上跟了他多年的舊斗笠,頂著炎炎烈日,又一遍巡視他的橄欖園。 “別看這橄欖個小,口感可很好,一顆值兩塊錢呢!”林亦鉅指著樹上一串青色小橄欖說。“你再看看這棵樹的橄欖,這品種平均一顆能賣出五塊錢。”他又指著另一棵橄欖樹說,掛滿汗水的臉上盡是開心。 從一斤七八毛到一顆四五元 “1996年、1997年的時候,橄欖不值錢,特別是用于加工的品種。”林亦鉅告訴記者,閩清種植橄欖歷史悠久,可是早年大家都是分散著種,植株品質各異,一棵樹一年最多能產兩百斤,一斤才賣七八毛錢,經濟效益很低,農民的積極性也不高。“豐產而不豐收”是常有的事。 2009年,在縣里的支持下,林亦鉅和合作人姚新建帶著七八家農戶成立久源橄欖專業合作社。創業初期,他們看到加工型和鮮食型橄欖價格的巨大差異,決定“走出去”——到橄欖生產加工市場都較為成熟的廣東取經。幾趟廣東行,讓他們下決心改良品種。 林亦鉅選定鮮食型甜欖作為方向。在農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他遍訪閩清尋找口感清甜、果渣較少的甜欖樹,同時也引進廣東的部分優良品種,高位嫁接,對自家的橄欖樹進行改良。 “你看這兩棵樹。”林亦鉅指著路邊兩棵果樹說,“為了改造它們,花了8000多元。” 目前,林亦鉅的1500多棵果樹已改良成功800多棵,投入近40萬元。他的付出換來豐厚的回報,不僅是橄欖果實賣價是原來的數倍,而且枝條也可出售用于嫁接,一段10厘米的枝條可賣到50至200元不等。 橄欖收成一般在立冬前后,而今年林亦鉅的橄欖樹剛掛果就被省內外客商給全預定了,已收到定金16萬元。客戶還送了他一輛皮卡車,方便他送貨。 “品種改良,一顆就可賣到四五元,以前真是不敢想。”種了十幾年橄欖的林亦鉅很感慨。 果農都來合作社“搭便車” 嘗到甜頭的林亦鉅和姚新建,沒有忘記合作社的其他社員。作為合作社的帶頭人,他們決定用自己的經驗,帶大伙兒一起改造橄欖樹,并按照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商標、統一銷售的模式共同發展。 “咱們的久源合作社就像個裝滿橄欖種植技術和市場資源的大篷車,要讓每個社員都來搭便車,讓大家少走彎路,走上致富的捷徑。”林亦鉅說。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省市縣的橄欖種植專家在久源合作社設立專家工作站,加快先進種植技術的落地轉化,實地教社員掌握嫁接技術。合作社還在嫁接和采摘期間,組織社員和周邊農戶集中觀摩教學,讓大家都掌握技術。 在市場營銷方面,合作社統一幫助農戶聯系收購商,為社員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全力打造我省首個鮮食型橄欖品牌——久源,提升甜欖的知名度。 何時要打蟲、如何用藥、藥量多少,合作社都會通過電話和短信通知每位社員,并統一訂購農藥,社員可直接領取,既可降低成本也可保證質量。 改良品種后,橄欖種植戶每年可增收3萬-5萬元甚至更多。看到好勢頭,越來越多農戶加入久源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員132戶。社員謝萬輝告訴記者,他從合作社學會了品種嫁接、管理技術、市場推廣,還獲得銷售信息。他改良品種已3年了,大約5年后達到盛產。“我不愁賣,我們改良的品種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對于未來,他信心滿滿。 小橄欖期盼長成大產業 望著漫山郁郁蔥蔥的橄欖樹,林亦鉅說,他有煩惱,不是擔心銷量,而是改良品種由于成本投入大等因素,還無法在更多農戶中實現。改良一棵橄欖樹,需要800至幾千元不等的嫁接費用,普通農戶較難承受。 據了解,閩清全縣有42000多畝的橄欖種植園,目前甜欖的面積大概占10%。如何擴大種植規模,讓更多農戶增收,是擺在當地政府和各個橄欖專業合作社面前的難題。 林亦鉅和姚新建希望改良更多橄欖樹,把優良品種的枝條低價賣給農戶,或是干脆贈送,以幫助更多人致富。他們還墊錢請專業公司為久源橄欖設計統一的標識和包裝,全力打開市場,提高農戶收益。“橄欖還可以提煉濃縮液,可以做酒,藥用價值也是公認的,全身都是寶啊!如果有更多的企業到我們閩清來,橄欖這個產業就能做得更大更強。” 目前,閩清縣農業局已出臺支持專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政策,以及扶持橄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將通過閩清縣橄欖協會組織專業合作社成員、營銷專業人員到廣東潮汕、上海、天津以及我省莆田等地推銷,拓寬橄欖銷售市場;在梅溪鎮梅埔村,建立閩清梅埔橄欖交易市場,積極引導橄欖種植戶和客商進場交易;建立閩清橄欖專業網站,引導較大規模的橄欖專業合作社建立阿里巴巴網上銷售渠道。 專業合作社與政府聯手,愿小小橄欖,快快長成大產業! ■記者手記 橄欖種植是閩清的傳統產業,多年來卻由于品種單一、價格低廉等原因,無法得到發展。如今,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形式,推動品種改良,拓寬市場,讓農戶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可見,傳統農產品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推廣現代種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勇于走進市場,就會煥發新的生機。 |
相關閱讀:
- [ 07-23]上半年榕進口橄欖油重量與貨值同比翻番
- [ 05-18]歐盟對餐館循環使用橄欖油瓶說不引發爭議
- [ 05-13]福州橄欖球隊首秀全國賽 沒有得分也被尊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