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網友說中學知識已忘光 四成說中學學習就為考試
www.fjnet.cn?2013-07-26 08:46?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7月2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整理)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段子:“很多年前,我能做三角函數,會畫大氣環流圖,能背化學元素表,看得懂電路圖,能背很多文言文,英語語法也熟……但現在,我就是個文盲!”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5210名網友進行了一項調查,58.6%的受訪者表示,已大部分不記得中學時代所學的知識,其中,數學(46.0%)、化學(45.6%)、物理(36.9%)是被受訪者忘記得最厲害的3門課。 僅8.6%受訪者表示畢業后常用到中學知識中學時學到的東西,畢業后能用到多少?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會用到;18.6%的受訪者表示,從沒用過;表示經常在用的受訪者僅占8.6%。 一名初中生的家長在接受中青報采訪時說,中學知識的“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調,很多知識與生活關系不大,比如:阿根廷盛產什么礦藏?哪兒的石油最豐富?在木星與天王星之間,是否存在小行星帶?這位家長認為,這些知識沒必要讓所有孩子都掌握,感興趣的孩子通過課外閱讀有個了解就行。 這些基礎知識沒用?教育專家并不這么認為。首都師范大學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所長郭海燕,用“磚”、“水泥”形容中學時代的基礎知識,她認為,“人的文化素養就像蓋房子,是一塊塊磚、一層層水泥壘起的,不能說這磚、這水泥沒用。”學習這些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46.2%受訪者認為中學時學習就為考試 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學知識被很快遺忘?調查顯示,58.0%的受訪者認為,中學時代的基礎知識脫離生活現實、沒有實用性;46.2%的受訪者認為,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壓力過大,學習只為了考試;其他原因還有:“強調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短期記憶”(40.9%);“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實踐能力”(37.2%);“學過就忘,缺少趣味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23.8%)等。 接受中青報采訪時,南昌某中學2004屆畢業生賀微說,高考后,他就把課本、參考書、筆記全都當廢品賣了。 98.0%的受訪者認為中學教育應該改變 調查中,一位中學教師留言說,現在許多老師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只教一些考試中會出現的知識點,“孩子的青春,浪費在這些他們今后一生都用不了幾次,甚至可能一次都用不上的知識點上面,眼看著孩子們痛苦掙扎,天性隨之喪失,卻無能為力。誰能救救我們的孩子?” 調查顯示,71.5%的受訪者贊同中學教育應取消一些與生活關系不大的基礎性知識或者降低難度,只有15%受訪者表示反對。 同時,98.0%的受訪者認為,中學教育應該做出改變。其中,64.0%的受訪者認為,應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46.2%的受訪者認為,應減少死記硬背,注重思維能力訓練。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