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讓散落民間的“珍珠”重煥光彩
www.fjnet.cn?2013-07-09 09:16?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助推: 搭好平臺,激發長效活力 一次展演,滿堂喝彩,這既讓閩侯文化人振奮,又引發思考:這種活力和生命力如何持續保持? 首要的是資金扶持。隨著經濟實力增強,閩侯縣逐年加大文化支出,2012年全縣公共文化建設投入達8755萬元。目前,正在制訂規劃,從機制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入手,以期加快對民俗文化的搶救、保護和傳承。 扶持之外,更要帶動、激發活力。因為,和其他地方一樣,閩侯縣大部分民俗文化都是季節性的,表演者很多也是臨時參加的,如果沒有表演需求,一般都處于靜默狀態。 “要讓她們煥發生命力,政府的扶持最好是造血式的而不是純粹輸血式的,否則會造成‘等靠要’的惰性。通過探索,我們認為,‘政府搭臺,民間唱戲’,政府給予扶持,帶動她們訓練、培養人才,就是比較好的助推方式。”江智文說。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在閩侯上街、祥謙等地都能看到傳統的劃龍舟活動。祥謙鎮鳳港村64歲的村民林芳俤告訴記者,鳳港村每年五月初一都要舉行龍舟下水儀式,除了在村里訓練、比賽外,在鎮村的組織下,龍舟隊初三、初四還會到尚干、上街等地開展友誼賽。到了初六,舉行“上水”儀式,清洗龍舟,擺下酒宴,慶祝劃龍舟活動順利結束。 “劃龍舟是我們這里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初一到初五,河道里到處都有龍舟。鎮里和村里組織各地龍舟隊開展友誼賽,對于提高水平、增進感情都有好處。政府一般也就提供一些礦泉水、點心,大家都很知足,即使沒有獎品,都很樂意參與。很多在外工作的,也積極回村里參加訓練和比賽。”林芳俤說。 閩都民俗園更是理想的平臺選擇。這個占地約180畝、總投資9962萬元的民俗園,既是閩侯縣傾力打造的開放性主題文化公園,也是集中展示特色文化、民俗風情的專用平臺。今年正月十五的展演是在已經建好的民俗園廣場舉行的,其余部分正在建設,可望于今年國慶竣工投用。屆時,閩侯全縣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在此常年表演。 “我們初步的設想是,以一年四季為縱線,以各類傳統節日、法定節假日等為契機,適時組織活動,邀請全縣民俗文化團隊來表演。然后,根據演出的場次和質量給予補貼。這樣既扶持了文化隊伍,又為群眾提供了公益性的文化服務。”張學全介紹,目前,民俗園全年活動安排正在詳細策劃和制定中。 如果這樣的“搭臺唱戲”能順利運作,必將從機制上有效“激活”閩侯的民俗文化,至少能讓瀕臨消逝的文化品類生存下來。“首先要能生存,然后才能談得上發展,打響品牌、擴大影響、對接市場,形成良性循環。這樣才能推動閩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縣文聯主席林雄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7]閩侯高速物流園三期明年動建
- [ 07-07]上半年閩侯五大戰役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2.85億元
- [ 07-02]閩侯縣與福州高新區舉行托管交接儀式
- [ 06-28]閩侯縣人大專題詢問:推動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 [ 06-20]閩侯文化產業:“小玩意”做成“大產業”
- [ 06-16]閩侯推行“造福工程” 搬遷群眾人均補助6000元
- [ 06-09]閩侯5艘龍舟昨下水
- [ 05-17]兩大旅游綜合體將落戶竹岐 閩侯打造文化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