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讓散落民間的“珍珠”重煥光彩
www.fjnet.cn?2013-07-09 09:16?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展演: “政府搭臺,民間唱戲” 民俗文化現狀不容樂觀,如何振興?特別是從政府的角度,如何施以援手,讓這些散落民間的“珍珠”重煥光彩?一個契機,閩侯縣探索了“政府搭臺,民間唱戲”的助推方式。 每年正月十五期間,閩侯縣都會舉辦一場文化節或晚會,一般花費20多萬元,從福州邀請專業歌舞團隊前來演出,并組織群眾觀賞。觀賞完畢,這項“任務”也就結束了,與當地的民俗文化及受眾并沒有太多的互動。今年,他們決定革新一下:不請“專業”推“草根”,采用“一鎮一特”的形式,讓各鄉鎮的特色文化亮相。 “剛開始我們和鄉鎮聯系,請他們自報節目,他們都不是很積極,以為又是領個任務、走個過場,后來深入交流之后,他們知道這次真的不一樣,是政府出錢出力搭舞臺,讓他們好好表演,他們馬上積極行動起來。”張學全說,后來還出現競相主動報節目的情況。 正月十五當天的民俗文化展演,共有11個節目登臺亮相。少有的登臺表演機會,讓很多藝人非常振奮。竹岐鄉汶洲村報送的鑼鼓板《迎新納福》,14位紅衣老者登臺,人手一個形狀奇特的空心鑼鼓,表演時,聲音古樸,粗獷豪放。鑼鼓板在汶洲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用于民間活動。“我小時候就看到爺爺打鼓,但一直都是在村里打,沒想到現在還能到縣城表演,我們覺得很自豪。”表演隊62歲的隊員林詩坦說。 展演反響之好,出乎意料。“以前基本上是‘一頭熱’,我們要組織觀眾來捧場,但這次根本不要組織,很多群眾都是自發趕來的。由于看的人越來越多,為了維持秩序和安全,我們不得不限制人數。”張學全說。本地的中老年群眾非常喜歡看這種“草根文化”。“我們覺得這種唱的跳的吹的,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比電視上的更真實,和我們自己的生活更近。”專程從白沙鎮趕來觀看展演的江全福老人說。 對政府部門來說,也是利好。由于演員都是本土的群眾,不僅節約了聘請專業演員的成本——包括舞臺布置、給演出隊補貼,只花了幾萬元,同時,也為普及民俗文化和發現、培養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7]閩侯高速物流園三期明年動建
- [ 07-07]上半年閩侯五大戰役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62.85億元
- [ 07-02]閩侯縣與福州高新區舉行托管交接儀式
- [ 06-28]閩侯縣人大專題詢問:推動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 [ 06-20]閩侯文化產業:“小玩意”做成“大產業”
- [ 06-16]閩侯推行“造福工程” 搬遷群眾人均補助6000元
- [ 06-09]閩侯5艘龍舟昨下水
- [ 05-17]兩大旅游綜合體將落戶竹岐 閩侯打造文化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