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內河“除臭返清”緣何此消彼現?
www.fjnet.cn?2013-06-26 08:57?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記者點評 要治理,更要管理 東南網6月26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姚瑾 徐占升) 作為一項重點工程,政府對內河整治投入了大量公共財力;作為遍布福州城的“水脈”,內河整治更是一項關系百姓生活環境和宜居指數的民心工程。 然而,內河“黑臭”畢竟是城市發展累積的問題。眼下的整治正經歷著一個遏制污水的“踩剎車”過程。想要重現從前清澈見底、水質良好的狀態,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斷推動。 受限于河道的不同地理條件,以及所處區域特點和歷史背景,前期采用的工程措施成效或有差別,可能出現時好時壞現象。同時,豐富而又互連的水系又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內河整治的復雜性。因此,內河整治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要通盤考慮,因地制宜,多管齊下。 截污統籌、沿岸退距、管網建設等牽涉多方利益,能否得到積極支持配合,都會影響著整治工程的推進。整治過程中,有關部門應盡量與市民,特別是沿河居民多溝通、多傾聽,對于確有困難暫時未能整治到位的河道,應當在相關社區發布時間表和進度說明,取得市民的支持和理解。 內河整治,三分靠治理,七分靠管理。采訪中記者看到,部分完成整治的內河,如晉安河、安泰河、白馬河等中心城區主干河,水質出現明顯改善。但其周邊的一些洗車、餐飲、夜市燒烤等經營單位,仍存在排污隱患,甚至市政工程的不當施工排放也造成河水污染。此外,部分截污管網疏于維護和修復,也可能導致前期治污前功盡棄,浪費已投入的公共財力。加強監管,盡快出臺從嚴處罰法規和應急機制,才能避免陷入“污染—整治—污染”的怪圈中。 希望更多市民能自覺參與保護內河環境,將低碳、減排融入日常生活。不為一己之便,向流經的水道里任意排放污水、投擲垃圾;不為一己之欲,在內河釣魚、撈魚,或在近河灘涂堆土種菜,影響內河生態。 治理容易管理難。既要治理,更要管理。 提示>>> 沿河垂釣危害內河生態 東南網6月26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姚瑾 徐占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水質得到改善的內河,例如晉安河、白馬河、琴亭湖等,常常能看到三三兩兩的垂釣者。上周記者采訪時,僅僅在晉安支路往南的晉安河段就看到,沿途有數十根長長的釣竿靠在石頭護欄上。 據福州市釣魚協會保守估計,福州有超過兩萬人的“垂釣大軍”。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在內河,包括西湖公園、左海公園的湖水里垂釣,甚至用小網撈魚。 事實上,放養、種植大量水生動植物,也是重建內河良性循環生態系統的措施之一。釣魚者的行為屬于違規垂釣,是對有關部門立于河邊“禁止垂釣”警示牌的視而不見。 作為內河整治的主管部門,福州市建委的工作人員表示,對于市民在內河的釣魚、電魚行為,只能口頭勸阻。建委目前已修訂成文并報請人大審批的《福州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將在內河電魚、釣魚等納入破壞水環境、影響河道生態的行為之列。這意味著,新規執行后,此類行為將屬于法規明令禁止的行為,并可處以罰金。 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魚病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河道處于城市低洼地,很容易沉積污水,污染物、致病菌較多,他建議市民最好不要食用來路不明的河魚,以避免引發腹瀉和食物中毒。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2]內河應急救援演習 首艘內河救助船"新淮安"號參與
- [ 06-08]榕持續強力推進內河整治 南臺島內河將告別黑臭
- [ 06-08]"閩侯垃圾場污水排閩江"續 管道已疏通內河變清
- [ 06-07]榕內河治理重點是生態修復 107條內河全列入整治
- [ 06-06]雨水轉輸改造工程近期進行 安泰河實現雨污分流
- [ 06-06]白馬河楊橋路口將建天橋 4內河試點水體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