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文化產業:“小玩意”做成“大產業”
www.fjnet.cn?2013-06-20 09:07? 段金柱?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多贏效應: 擴大就業與傳承技藝 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也有解決就業的民生福祉,還有傳承傳統技藝的效應,可謂“三贏”。 去年,閩侯整個工藝品產業完成產值56.66億元,與汽車產業(219.16億元)、機電產業(111.68億元)等構成閩侯縣六大支柱產業。雖然產值還不夠大,但因其“軟實力”的特性,投入產出比、附加值更高,進而在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體現了典型的“藏富于民”:根雕等工藝品不像工業產品那樣可以精確估價,出售者憑借技藝甚至是名氣就可以獲取更大收益。 更大的帶動則體現在解決就業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閩侯縣僅鐵木竹藤等工藝品企業(作坊)就有650多家,從業人員10萬余人。 這一行業能提供成千上萬不需要多高門檻的“飯碗”。鴻尾鄉安樟村的池修明已經在閩泉公司工作了6年,目前專門負責給鐵件刷漆,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省下了租房、交通等很多費用,這比我在大城市一個月拿5000元還好。”他說。 此外,傳承技藝的長遠效應也值得關注。在福州,有木雕、竹雕、象牙雕等傳統工藝。位于閩侯南嶼鎮的福建中元藝術品有限公司是我省僅有的幾家經國家林業局批準,能合法加工象牙制品的企業。“如果沒有企業牽頭,得不到合法獲取的象牙,老藝人就沒法進行創作,這門技藝就有可能失傳了。”董事長陳忠說。 脫胎漆器是“福州三寶”之一,受多重因素影響,這門制作技藝日漸式微。目前,福州星月公司正牽頭在荊溪鎮打造國內最大的漆文化產業園,集脫胎漆器生產、技藝展示、交易、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總投資3億元。董事長林山說:“這個產業園建好后,可以吸納散落各地的脫胎漆器工藝美術大師入駐,既傳承技藝,又推動傳統工藝品升級成為文化產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一些正在建設或謀劃的項目,也將為閩侯文化產業發展增添新興力量。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傳媒港項目,將打造集文化傳播、廣告創意等于一體的文化傳媒產業集群;在竹岐鄉建設的八閩古城項目,融文化、旅游、娛樂于一體,可望再現八閩古風古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0]《新聞聯播》聚焦文化傳媒產業 文化傳媒股逆襲
- [ 06-19]文化產業已進入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
- [ 06-11]閩臺文化產業走向深度融合
- [ 05-23]福建頻出實招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
- [ 05-14]曹操高陵更名安陽高陵 專家稱加大保護是當務之急
- [ 05-11]漳州出臺政策扶持文化產業 鼓勵老廠房等用于文創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