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燈強光直射居民夜難成寐 "人工白晝"何時不擾民
www.fjnet.cn?2013-05-23 08:34? 陳旻 林姍?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記者手記 喚醒“暗夜意識” 長久以來,燈火輝煌、亮如白晝都是我們對夜晚最美的描述。這種源于戰勝自然、驅走黑暗的追求,卻也異化了我們的生活—— “黑夜不黑”不僅危害人體健康,更對環境有著深層的破壞:浪費了有限的能源,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理節奏,誘發夜飛鳥類與高樓相撞;影響了天文觀測、航空,讓天文臺報廢等。令繁星明月失色的“人工白晝”甚至改變了我們對黑夜的記憶:數年前,當洛杉磯發生大停電時,許多年輕市民打電話報警稱“天空出現了一條詭異光帶”,其實那是久違了的銀河! 20世紀30年代,國際天文界已經提出“光污染”的問題,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直面這一現象:美國成立了國際黑暗夜空協會,與光污染做斗爭;歐美建設“暗夜公園”公共保護區,以保護星空和夜間動物;法國自2012年7月1日起,要求商店和辦公樓在夜間熄燈,節約能源、減少光污染;以夜色璀璨享譽世界的香港,政府也正檢討加強規管光污染,擬規定商戶在晚上指定時間后,關掉影響附近民居的戶外燈光。 誠然,城市需要在公共設施、街道、公園等進行照明,以保障正常活動安全;商業區域適度的霓虹、燈箱也是經濟發展的必需。但,景觀燈應該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文關懷,商業霓虹應該為人服務,而并非以違背自然規律、犧牲居民和環境為代價。對城市燈光進行科學論證、合理規劃、設立法規、嚴格管理是當務之急。而管理者更新觀念,更是重中之重。否則,我們失去的將不止是星空。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9-04]泉州市區2000多棵樹將掛夜景彩燈 現古城夜景畫卷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