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丹陽鎮:體驗式營銷讓西瓜“增值”瓜農增收
www.fjnet.cn?2013-05-08 09:22? 段金柱?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簽下認養協議 “我的瓜田我做主” 體驗式營銷讓西瓜“增值”瓜農增收 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8日訊(記者 段金柱 通訊員 林冰) “我們認養兩分瓜地,請幫我挑選黑美人、黑翡翠品種的西瓜苗。”5月5日,周日,來自福州的王女士和她的兒子在連江縣丹陽鎮朱山村瓜農林新通的西瓜田里,認養了瓜田,種下了瓜苗。再過2個月,王女士一家就能收獲超過120粒屬于自己的西瓜了。 “只要簽署一份認養協議,就能以1000元認養兩分瓜地(約133平方米),你自己可以周末來種植、養護,也有專業的瓜農幫你打理,到了銷售季節,還能攜自家專屬西瓜參加丹陽西瓜節,亮出自己的特色西瓜。”丹陽鎮黨委副書記周興標介紹說。 簽下認養協議,“我的瓜田我做主”。體驗式營銷,這個當地瓜農原本很陌生的名詞,正改變著原有的西瓜種植形態,將之擴展為種植業、休閑農業、農家樂旅游一條產業鏈,讓瓜農獲取更大收益。“兩分地,大約可栽種80株瓜苗,至少可以產120粒西瓜,一般能賣1200元。引進認養之后,我們保本就有1000元收入,還有辦農家樂的餐飲、賣土特產等方面的收入,肯定比單純種瓜賣瓜劃算。”林新通說。 丹陽鎮是我省西瓜種植重鎮之一,這里種的西瓜品質優、產量大,年種植3000多畝,年產量近7000噸。過去,瓜農都是“種多少,賣多少,收多少”,且受市場變動影響收入起伏較大。如何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形下,為瓜農增收?“在都市,體驗式營銷很流行,我們考慮借鑒一下,引入西瓜認養模式。”周興標介紹說,自今年4月中旬推出西瓜認養活動以來,反響不錯,已經有52個認養家庭(團體)認養了超過20畝瓜田,占全鎮總種植面積近1%。 為了讓體驗的樂趣深入每一個環節,丹陽鎮向每一位認養人贈送認養證書、成長卡片,并在認養瓜地上設置小標簽,認養人可以清晰地記錄下西瓜的每一次成長。成長過程也令人興趣盎然:可以變出“創意西瓜”,西瓜與胡瓜嫁接、與南瓜聯姻,就有了花皮紅肉、黑皮紅肉、花皮黃肉等顏色花哨的西瓜;可以種出“自己的西瓜”,借助容器或者貼紙,可以讓西瓜長出不一般的形狀,在成熟后長出你的名字,成為真正“獨一無二”的西瓜…… 據了解,認養者以家庭或幼兒園團隊為主。王女士告訴記者,認養的目的主要是讓自己的孩子體驗田園生活、體驗勞動樂趣,在勞動中獲得成長。“鎮上幫助建立成長卡片,記錄瓜苗成長過程,以后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帶孩子過來澆花、施肥,讓他親自填寫成長卡片,這也是他自己的成長經歷。” “在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福建沿海剿倭,盛夏之日行軍至丹陽古鎮,很疲勞很饑渴。丹陽一老瓜農見狀,從瓜地摘下西瓜,招呼戚家軍吃,因甘甜多汁,丹陽西瓜隨著戚家軍南征北戰而美名遠揚……”丹陽鎮農業服務中心林建華的講解,讓來自連江縣城一家幼兒園的10名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聽完丹陽西瓜的歷史,他們在瓜農叔叔的指導下,互相配合著刨土、澆水、種苗,爭相比賽種瓜苗。 “現在認養季已經結束了,還有不少人打電話過來咨詢。我們順勢將6月份西瓜節和采摘活動宣傳出去,按照這個形勢,今年的采摘面積預計要增加一倍,達到150畝。”周興標說,粗略估算,推行認養活動后,通過搞農家樂、辦西瓜節,每戶瓜農年收入能增加2000多元。“今年是第一次探索,以后我們將總結經驗,爭取形成丹陽西瓜和休閑農業的品牌,促進農民增收。” 編后 欣賞連江丹陽瓜農的創意。 西瓜熟了,瓜農摘下,自己吃,這是農業營銷;到市場上賣,這是商品營銷;如果開個果汁店,把西瓜榨汁出售,這是服務營銷。丹陽瓜農們則開放瓜田,收取一定費用,讓你自己認養、種植和收獲,體驗種瓜、收瓜的樂趣,這就是體驗式營銷。 相較之下,在農業營銷里,瓜農的西瓜不值錢;在商品營銷里,瓜農的西瓜一公斤可能三五元;在服務營銷里,瓜農一公斤的西瓜榨汁,可能產出十元錢;在體驗式營銷里,認養兩分瓜地要1000元,收獲季節能因此帶動更多的人前來采摘,當然這得收費,連帶還能興旺農家樂的餐飲、土特產的買賣,這就是體驗式營銷的價值。 人類向往自然,農業擁有最多的自然資源,所以農業是提供體驗最為適當的產業。也想涉足體驗式營銷嗎?提個醒,若經營項目沒有特色,盲目跟風,如今的消費者精明,怕是不能輕易打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8]廣州百元僅能買兩罐西瓜子 牛肉一年漲四成
- [ 01-17]明溪:“冬閑田”變“增收園”
- [ 12-25]通緝犯回家想找母親要錢 隨身帶西瓜刀和鋸子
- [ 12-22]連云港判“石頭西瓜”案 假種子公司老總獲刑9年
- [ 12-19]臺灣“西瓜大王”陳文郁逝世 馬英九致挽聯
- [ 11-17]小學生作文寫西瓜樹得高分 老師:不扼殺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