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福州話
www.fjnet.cn?2013-05-06 08:29? 邱登輝?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從唐代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綿亙蜿蜒的1300余年當中,絕大多數的福州人都說單一的方言——福州話。可以想象在如此漫長歲月里,福州地區的官府辦案、先生授課、商賈于市、農樵于野,在熙熙攘攘的市井,茶樓酒肆、看相算命、小販叫賣,街頭巷尾處處都是福州話充盈于耳。據父親說,以前我們家屋后有一所私塾,每天清晨學子們齊聲誦讀《千字文》《五言雜字》等,朗朗書聲此起彼伏,氣勢磅礴,福州話特有的聲調與音韻,抑揚頓挫,余音繚繞,令人愉悅。 但萬萬想不到的是,祖宗千百年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福州話,到了我們這一代,只經短短的幾十年工夫,竟由盛而衰,面臨被淘汰的尷尬。我們驚訝地發現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只能聽而不會講福州話了,再下一代連聽、說都不會了。我們知道語言是代際相承的,一旦斷代,語言的生命就結束了。所以有專家無不痛惜地說:“現在起,再過60年(約二代人),福州話就要進博物館了。” 專家的話決不是危言聳聽。不過,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信息:全世界有7000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語言將在本世紀末消亡。可能我們的福州話也在此之列啊。但讓我們忿忿不平的是人為的主觀因素。長期以來我們對福州方言采取極不公平的做法,使它加速走向瀕危。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紅領巾勸導隊,我也臂佩紅袖章參加了。老師說,對路人及同學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和講福州話的要進行及時勸導與糾正。同學如不聽勸導的要登記扣分,不能評選優秀班級等。你看,竟把講福州話列入不衛生、不文明的陋習,這未免也太過分了吧。誠然,當今社會福州話喪失大部分的交流功能,但它的娛樂功能、鑒賞功能及考古功能等,還在我們周圍生活中凸顯。例如它的娛樂性,我們津津樂道的福州電視臺第三頻道的福州話“攀講”節目,就是一個很好例子。到了晚上7:30,許多中老年的觀眾就很“癡迷”地守著電視機,分享節目中“你講得真暢快,我聽得真透腳”快樂,而且這些“攀講”系列節目不結束,他們就是不換臺。還有每當我們舉辦“攀講”節目主持人見面會時,許多“粉絲”觀眾從連江、瑯岐、福清、閩清等地跑來,與主持人用福州話進行同臺互動與溝通,其欣喜、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我們知道,世上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它們之間無法替代或壟斷。例如要表達“自賣自夸”的意思,普通話通常講“王婆賣瓜”。前幾天,我看到福州話的一句俗語,說“親母自秀骹腿白”(親家母自我夸耀說自己的大腿很白),我覺得這句比“王婆賣瓜”更加有趣、生動。王婆在賣瓜,還有瓜在那里,我們看得見。瓜到底好不好,我們還有幾分把握。而隱藏在親家母衣褲里的大腿,有沒有人看見是不是白似冰雪、滑如凝脂,我們一無所知,但親家母能大膽地暴露自己的隱私,說自己的大腿是雪白的。我們雖不知真假,但寧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 我們知道,失去一種語言,同時也失去這種語言中所包含的若干個世紀以來關于時間、季節、天文、地理以及種種日常事務的知識和思考。福州方言也一樣,日前國家圖書館舉行“館藏釣魚島有關文獻情況介紹會”,展示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相關古籍善本等資料。其中兩張由美國和英國于1859年和1897年出版的中國地圖,標明黃尾嶼、赤尾嶼,所用名稱就是根據福建(福州)的方言名稱來翻譯的。試想,如果這些方言都消失殆盡,我們怎么能知道,這是從考古角度,證明“釣魚島始終是中國的領土”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啊! 邱登輝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5]首屆福州話大賽復賽節目推陳出新 傳承大有希望
- [ 04-22]首屆福州話大賽開賽 經激烈角逐30名選手進復賽
- [ 03-29]福州微博"明碼標價"引熱議 經營好純利潤每月5萬
- [ 03-27]福州喜娘行業薪資漲得快 本科生紛紛拜師當喜娘
- [ 02-27]16位阿姨16盞紅燈籠 方言演繹《福州,我故鄉》
- [ 02-21]福州:元宵未到花燈俏 小小花燈寓意多
- [ 01-27]福州話大賽90后唱主角 專家:福州話傳承后繼有人
- [ 01-14]《福州話實用字典》年內將完稿 收錄8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