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 福州的清明節本是快樂節
www.fjnet.cn?2013-04-07 07:34? 郭大路?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4月7日訊(記者 郭大路)清明,已經下足了三天的雨。掃墓的人,沒有一天不在泥水中往返。下雨,加上堵車,讓掃墓已經成了令人疲累的事。努力去做,是為了緬懷故去的親人、為了慎終追遠、為了敦親睦族。 有沒有清明不掃墓的呢?有。咱們福建就有。這地方在三明尤溪。 尤溪清明不掃墓 尤溪人在清明節是不掃墓的。不過,他們有專門的掃墓節。據說,是在每年農歷八月初一至十五,可選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掃祖墓。掃墓結束后,會“就地擺開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豬肉、鴨肉和酒菜”。湊巧的是,《漢書·光武紀》也有這么一節記載,說是“建武十八年八月,有事于十一陵”,說的就是漢帝祭拜掃墓的事,選的時間也是農歷八月——尤溪人的掃墓節,跟這段老遠的歷史有沒有關系呢? 掃墓當然是大事。比如在魏朝,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并且時間極長:“任事之官,吉兇請假,定省掃拜,動輒歷十旬”;唐代,寒食、清明兩個節日就合二為一了,《舊唐書·玄宗紀》說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肯定了掃墓的必要性。宋末元初著作《癸辛雜識》,也記載了這種規定的延續,說清明節時,太學也要放假三日,武學放假一日,以便掃墓。清代著作《清嘉錄》中說掃墓“以清明前一日至立夏日止”,時間寬度有一個月。民國鄭拔駕描述福州的掃墓氛圍,說清明日“家家插柳于門,以除不祥,是日鄉婦多登山祭掃,野外時聞哭聲”。嗯,在我們的記憶里,清明節似乎向來都不是愉快的節。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3-09]劉寬忍:中國“失禮”已久 建議公祭黃帝為國家禮儀
- [ 05-31]吳伯雄: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路走得更穩健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