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長樂潭頭六旬老人舍棄高薪 義務教民樂
www.fjsen.com?2013-04-06 08:19? 余少林?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組建“民樂隊”活躍鄉村文化 劉宜光今年62歲,13歲讀小學時,有個鄭姓老師精通民樂,課余時間經常在學校小花圃里拉琴吹笛子。劉宜光放學路經那里都看得癡迷,甚至忘了回家。鄭老師見狀,便教他民樂,到了小學畢業,劉宜光學會了拉二胡、彈月琴、吹笛子。 每遇到重大節日,劉宜光都會積極參加鎮、村組織的文化活動,成為文藝活動的骨干。2000年,為了讓更多人加入民樂隊伍,他與一些民樂愛好者一起成立“民樂隊”,共有中老年人20多人。 歷年來,市委宣傳部、潭頭鎮組織文化踩街、民俗節等活動,這支“民樂隊”都特別引人注目,大大活躍了鄉村文化。 執教“少年民樂班”傳承下一代 隨著“民樂隊”聲名遠揚,參與活動的群眾多了起來,但全部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劉宜光覺得,如果這樣下去,民樂可能會后繼無人。于是,劉宜光心中有了一種想法:組織一個“少年民樂班”,讓民樂文化傳承下去。 2012年9月,潭頭中心小學校長登門拜訪劉宜光,想請他當“少年民樂班”的老師。校長的話正合劉宜光的心意,立即答應下來,并表示不收一分錢。 正當劉宜光慶幸自己的愿望實現時,想到要辭去劇團琴師的工作,又擔心老伴不同意。但沒想到,老伴很支持他的做法。 “少年民樂班”有20名學員,多數是留守兒童和外來工子女,由于學生基礎差,授課難度可想而知。原本學校安排三天下午上課,但劉宜光都是上午就到“民樂班”教室做相關準備。 老人對民族樂器的執著熱愛,也深深地影響了學生。雙休日,他們時常結伴到劉宜光家里向老人請教。 在劉宜光的耐心調教下,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20名學生已初步掌握了彈(吹)奏手法技巧,并能單獨演奏簡單的曲目。 昨日,當記者祝賀劉宜光被評為長樂市首批優秀志愿者時,他笑著說:“讓民樂文化在青少年身上傳承發揚,是我最大的心愿,作為一名志愿者,我會繼續做下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4-02]邵武市推進社區網格化服務
- [ 03-27]泰寧朱口小學為留守兒童建現代化電子閱覽室
- [ 03-27]拒絕民工如廁的“紅字”讓城市蒙羞
- [ 03-26]16歲留守少年目睹生父被砍死 兇手愿賠全部積蓄
- [ 03-26]河南周口3名兒童魚塘嬉戲溺亡 父母均在外務工
- [ 03-26]河南周口3名兒童魚塘嬉戲溺亡 父母均在外務工
- [ 03-25]遼寧西豐書記獲評神回復 媒體總結輿論應對寶典
- [ 03-24]全國婦聯統計顯示內地農村留守兒童約為5800萬人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