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駐村日記”越寫越得民心
www.fjnet.cn?2013-02-17 09:42?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羅源縣實施“駐村日記”工程,千名干部帶著日記下基層,“訪貧問苦、訪富問計、訪賢問能、訪老問經、訪民問需”,為縣里制訂相應的民生、農村經濟發展等政策提供參考 “駐村日記”越寫越得民心 東南網-福建日報2月17日報道(通訊員 鄭秀杰 洪映 宇楠) 16日8時整,羅源縣鑒江鎮政府會議室來了50多名干部職工,安排新一年駐村工作的重點。 會議結束后,鎮長鄭國忠拉上駐村干部游勇輝馬上趕往上婁洋山腳施工現場。 9時10分,圣塘村古郁自然村上婁洋山腳下,熱火朝天的道路施工場景讓人一時忘了撲面的寒風。 圣塘村因被高山阻隔,長期以來,只能靠船舶出行,生產、生活極為不便。去年9月13日,在駐村干部的努力和上級的支持下,村民盼望已久的通村路終于動工了。 喜訊讓全村沸騰。為了填補資金缺口,村民紛紛出錢出力。目前,全村已捐款30多萬元。沒錢的,主動投工投勞,還有村民無償讓出自家的田地、主動拆掉牛圈。 筆者在鑒江鎮副鎮長游勇輝的“駐村日記”中找到這樣一句話:“每次下村,我的內心都更加充實、愉悅?,F在,下村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責任。” 正是因為習慣和責任,“駐村日記”成了駐村干部工作的寶典、百姓的貼心簿。 去年8月的一天,鑒江鎮鎮長鄭國忠駐井水村時,去祝賀剛被廈門大學錄取的周蘭冰同學,卻看到姑娘一臉愁容。一問才知道,家境貧寒的周蘭冰為學費一籌莫展。鄭國忠決定,要想辦法讓孩子順利入學。他聯系了幾位企業家,他們決定每年共同出資一萬元,幫助周蘭冰完成大學學業。 和游勇輝、鄭國忠一樣,鑒江鎮的駐村干部通過下村入戶了解民情,寫好“駐村日記”,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去年,鎮里安排了30多萬元幫扶200多個困難戶;投入100多萬元建設堆禾山文體公園;投資100萬元建成鑒江敬老院。今年,將投入150萬元建設圣塘村避風港,供全村167艘漁船和附近船只安全靠泊;計劃投資50多萬元建設東灣、井水兩個村的自來水工程。 2011年8月,羅源采用駐村鄉鎮干部記工作日記這一形式,轉變工作作風,把“為了工作去找群眾”轉變為“為群眾去干工作”。 羅源縣委書記何代欽說:“‘駐村日記’篇篇關乎民情所系,民利所謀,寫日記不流于形式,解決問題才是實質?!?/p> 西蘭鄉分管計生工作的副書記葉品光是駐村干部中的普通一員。 16日下午,記者隨他來到破石村。該村是老區基點村,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村民人均收入較低。葉品光駐村后,這里正悄悄地變化著。 在益源食用菌公司基地,記者看到,村民正忙著搭建標準化鋼構菇棚,上架150萬袋秀珍菇菌棒。村民魏永先說:“我是參股公司的16個合作戶之一,現在在這里打工,每天有150元工資呢?!?/p> 葉品光說:“農村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農民收入才能穩定提高?!瘪v村第一天,他就找來村兩委共商發展大計。得知本村的魏言松在江蘇、山東辦有效益很好的食用菌基地,他馬上動員魏言松回村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并幫忙聯系貸款等事宜,還爭取到每畝1萬元的政府扶助金。 益源食用菌公司投資500萬元,第一期以合作社的方式聯合本村16戶家庭參股。今年5月,公司將迎來第一次收成。 “之前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出外打工,現在食用菌產業發展起來了,大家可以在家門口掙錢,每月工資至少3000元。今后,公司要打造育苗,種植、銷售、深加工一體化產業鏈,帶動更多的鄉親共同致富?!?魏言松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17]節后上班第一天:項目一線解難題
- [ 02-17]節后上班第一天:走進基層辦實事
- [ 02-16]新春走基層:一樣的年,不一樣過
- [ 02-16]新春走基層:非常假日
- [ 02-16]閩侯縣甘蔗街道三福社區:扶幼助老早安排
- [ 02-16]長樂:新春座談引資20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