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讓孩子公平起跑
www.fjnet.cn?2013-02-04 09:03? 段金柱?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機制保障 校際交流增活力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硬件是基礎,軟件是保障。 “硬件有差異、不平衡的時候,比的是學校;硬件逐步標準化的時候,比的就是老師了。學生會跟著老師走,會根據師資條件來選擇學校。”縣教育局局長江道平說。 除了每年招聘年輕教師為農村和山區學校“輸血”外,閩侯縣還加大投入,提高山區教師待遇。從2009年開始,對廷坪、洋里等四個山區鄉的教師實行工作補貼,去年又提高補貼標準,每人每月可領到300元或400元的補貼,在山區工作滿10年以上的教師每月另加100元。僅此一項,縣財政每年投入200多萬元。 即便是待遇留人,但囿于工作和生活環境差異較大,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平原地區學校。如何做到師資均衡?閩侯縣選擇了教師校際交流的途徑,2004年開始小規模試點,2009年被確定為我省開展“教師人事關系收歸縣管,實施教師校際交流工作”試點縣之一,2011年5月又被確定為我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試點縣。 對此,閩侯縣建立起“六個統一”制度,即工資待遇、編制標準、學校崗位結構比例、招考聘用、考核辦法、退休教師管理和服務等都統一。在小學,以鄉鎮學區為單位,每年確定教師總數的10%在學區內不同學校交流;在初中,全縣設5個片區,以優質校為龍頭,捆綁周邊學校,對口一所山區學校,組建辦學聯合體,包括校長在內的教師在片區內交流。 同時出臺規定:評聘職稱時,45歲以下平原區初中教師必須有山區學校任教兩年經歷,城關地區小學教師必須有農村學校任教一年經歷,農村小學教師必須有異校輪崗交流任教兩年經歷;在小學學區,在一所學校工作滿6年的教師(男50周歲以下、女45周歲以下)均為交流對象,工作滿3年的鼓勵參加交流。 為解后顧之憂并激勵引導,閩侯縣還加大保障力度。交流到山區鄉的教師,一樣享受工作補貼;通過蓋周轉房、租房等解決住宿問題,并由縣里出資統一配備生活用具,周末回城區包車費用也由縣里出;對農村教師在評先評優、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 “說實話,剛開始推行校際交流時,我們預計到會有較大阻力。但沒想到,在政策引導和保障舉措的激勵下,大家普遍接受了,很多年輕教師還爭著申請交流。”江道平說。 據介紹,近三年閩侯縣先后組織54名校長和1249名教師參加校際交流。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排隊”交流的情形,如在青口小學學區,去年有56名教師提出交流申請,多于需交流人數,最后只好擇優選用,實際交流教師43名。“交流之后,沒有一名教師提出回原校的請求。”青口小學學區校長陳炳建說。 同時,在教師培訓研修方面,閩侯縣堅持城區和農村教師一盤棋,享受同等機會。去年,縣里選派了115名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參加高端培訓研修,選派60名校長(副校長)到北京景山中學、上海盧灣區一小等京滬名校進行掛職培訓,其中相當部分校長和教師來自山區和農村學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4]貴州將壓縮5%的行政經費 用于支持全省義務教育
- [ 01-28]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重要修改18處
- [ 01-20]2015年前 福建省所有高中面向隨遷子女開放招生
- [ 01-09]安徽暫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 已撤并的可恢復
- [ 01-04]日本擬從5歲開始實施義務教育
- [ 12-24]十年義務教育 翔安第一個“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