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漁民試水跨國轉移勞動力—— 瞄準海外那片
www.fjnet.cn?2013-01-21 09:10? 林蔚?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福建日報1月21日報道(記者 林蔚 通訊員 邱仁松 姚揚杰) 冬天的可門港,大海深沉寧靜。可每天晚飯后在海邊散步的連江坑園鎮下嶼村村民鄭樹立內心卻波瀾起伏——已經有20多年漁業從業經驗的他,心里正盤算著坑園在印尼新成立的海洋養殖公司的事。 地處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內的坑園鎮原為海水養殖大鎮,池塘灘涂養殖、網箱養殖和淺海養殖是該鎮三大支柱產業,占全鎮農林牧漁業產值的98%以上。全鎮戶籍人口2.2萬人,勞動力人口1.4萬人,其中純漁業勞動力5500多人,兼漁業勞動力9000多人。2003年可門港開發以來,全鎮征地收海面積達4萬多畝,養殖面積急劇銳減,失地失海勞動力轉移問題迫在眉睫。 勞動力往哪里轉?怎么轉?“鎮上不少漁民像我這樣年紀比較大了,學習新技能很困難。”59歲的鄭樹立說,“還有一些年輕人家里世代從事漁業,也不愿意轉行。”坑園鎮的一名鎮干部告訴記者,這些人都是養殖好手,因為失海而轉行做別的,是一種勞動力資源的浪費。 轉地方,不轉產業,成為坑園鎮定下的勞動力轉移基本思路。 思路一轉海闊天高。目前坑園在漁業勞動力轉移的過程中已探索出了三種模式。一是向羅源灣外開辟養殖區,通過采用新技術,如新建HDPE浮筏式消波堤,拓展30米等深線以外的淺海空間,用于安置羅源灣內搬遷的海帶、網箱(深水網箱)養殖戶。二是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下前往省內外的海域資源優勢地區考察,轉移水產養殖勞動力。該鎮已多次組織養殖戶前往江蘇、廣西、廣東、山東等省以及省內多地考察海域資源狀況,向外拓展水產養殖基地。三是開辟大陸以外,印尼等地區為新養殖區。2012年,坑園鎮領導班子帶隊組織水產專家和漁民兩次前往新加坡、印尼巴淡島周邊海域和印尼國家海洋研究所考察海域環境條件、海水養殖生產基本情況。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1-01]閩臺連江縣焰火迎新年
- [ 12-31]荒山野嶺崛起山崗工業區 成連江工業發展新引擎
- [ 12-25]連江3名男子吸毒缺錢 深夜持槍劫“黑的”司機
- [ 12-10]連江下嶼:海上釣起“藍色金礦”
- [ 12-02]連江一的士雨夜墜海2人脫險4人遇難 司機已被拘
- [ 12-02]福州一的士在連江墜海4名乘客遇難 司機已被拘留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