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www.fjnet.cn?2013-01-11 08:03? ?來源:福州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四)認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技改、研發投入力度,大力推進技術、產品、品牌、產業組織與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支持有條件的重點企業建設研發機構,爭取新設立20家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全面深化產學研用合作,組織實施50項以上區域科技重大項目和100項以上產學研用合作重點項目。 不斷加強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發展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產權交易、專利代理等創新服務平臺。積極參加“6?18”活動,強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加強創新驛站建設,支持辦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力爭專利申請量突破1萬件。 加快構筑閩都人才集聚區。大力建設中國福州海西引智試驗區,籌建福州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國際人才項目孵化器,建成福州留學人員創業園。實施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海內外研修培訓計劃,舉辦首屆海峽兩岸(福州)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著手組建閩都人才市場,加強人才公寓、國際學校建設。 (五)精心打造美麗福州,提高城市宜居宜業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加速構建福州大都市區。切實把馬尾新城作為福州新城建設的核心區、先行區和示范區,全面啟動馬尾快安、馬江、長安、瑯岐島,倉山南臺島,長樂營前和連江琯頭等片區開發,推進瑯岐環島路、南江濱東段、環南臺島休閑路、長樂濱江濱海大通道等項目建設,動工建設馬尾大橋、東部快速通道、烏龍江過江通道等項目,爭取瑯岐閩江大橋主線通車。加快福清、長樂、閩侯、連江等周邊縣(市)融入中心城市發展步伐,培育閩清、羅源、永泰等特色功能承載區。編制完成福莆寧同城化總體發展規劃,促進福莆寧融合發展、連片繁榮。 切實增強中心城市承載能力。動工建設繞城高速公路東南段、福銀高速公路閩清(梅溪)互通口等項目,爭取建成或基本建成向莆鐵路福州段、江陰港鐵路支線、可門港鐵路支線、福永高速公路、新南港大橋等項目。實施快速路網和重點擁堵節點改擴建工程,完成二環路、斗池路等27條市政道路改造建設。全面完成地鐵1號線沿線站點土建工程,動工建設地鐵2號線。加快公共停車場建設,鼓勵發展立體停車、地下停車。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新增公交專用道3條,新增更新公交車300輛,新辟和優化公交線路20條,建設智能公交系統,積極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加快閩江下游防洪排澇等工程建設,健全完善城市防災減災體系。推進神華煤港電一體化等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爭取福清核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全力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編制完善閩江口發展區規劃和城市色彩、山體保護等專項規劃,爭取實現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控規全覆蓋,建成城市規劃展示館。認真抓好海峽會展中心、海峽奧體中心周邊和東部新城商務辦公區、晉安新城等城市組團建設。加快南街改造,實施危舊房(棚屋區)改造230萬平方米,綜合整治200個老舊住宅小區。精心打造綠城、花城、水城,全面推進城區內河截污和南臺島內河整治,實施內河生態補水工程;提升閩江岸線景觀,建設閩江北港駁岸整治一期工程;抓好“點”、“線”、“面”攻堅,加強“四綠”工程建設,造林綠化36.5萬畝,改造提升金雞山公園、金山公園、南公園、江心公園,啟動飛鳳山、城門山等公園建設,實施二環路、三環路景觀線等綠化工程,建設山水路街相銜接的城市“綠道”與慢行系統20公里。爭取全面完成市區架空纜線下地。推動“數字城管”系統五城區全覆蓋,繼續抓好“門前三包”、渣土管理、戶外廣告清理和集中清理違法建設、治理違法采砂等工作。 積極爭創國家生態市。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實施50項重點節能項目、310項重點減排項目。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加快建設餐廚垃圾處理無害化設施、紅廟嶺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擴容工程等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加強“三江三溪”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空氣環境質量達標規劃。積極倡導“135低碳出行”,推廣公共便民自行車服務。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和生態公益林、沿海防護林以及閩江口、烏龍江濕地保護。認真實施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碧海銀灘”、閩江口生態修復等工程,推進羅源灣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示范工作。進一步提高土地和海域、岸線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探索建立生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六)統籌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積極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培育壯大水產、畜牧、果蔬、食用菌、茶葉、花卉、竹木等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福清、長樂、連江等地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民創業園建設發展,建設福人花卉市場和園林花卉苗木產業閩侯、永泰基地。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爭取億元產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突破100家。啟動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加強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實施100項以上農業星火計劃項目,創建15家~20家現代農業創新基地,建設2個國家級、7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全面推進小城鎮和精品示范村建設。進一步推進縣(市)城關擴容提質、更新改造。深化小城鎮綜合配套改革,加快省、市試點小城鎮建設發展步伐,打造各具特色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旺鎮和歷史文化名鎮。繼續開展新農村建設“百村競賽”活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培育發展一批特色示范村。 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大縣(市)區對口協作力度,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因勢利導,強化對老少邊貧島地區的政策扶持、資金扶持與項目扶持,增強落后地區“造血功能”。加快推進霍口水庫、葫蘆門水庫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建設,新解決6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50公里,新增更新農村客車80輛,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000口,新建改建農村衛生戶廁5000戶,爭取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廣泛開展“春風?春雨?光彩”、“榕商聯村”等活動,實施“造福工程”農村危房改造7000戶。 (七)積極建設文化強市,進一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大力弘揚閩都文化。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三山兩塔”核心區保護開發,實施朱紫坊、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和煙臺山歷史風貌區、船政文化遺址群保護修復。規劃建設海峽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園、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品交易平臺,建成東方漆空間創意園。進一步科學開發歷史文化名鎮(村)資源,發展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游等特色項目。 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加快推進海峽圖書館、海峽群藝館建設,建成市工人文化宮。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構筑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深入開展“四進社區”、“農村電影放映”、“文明小戲進農村”等文化惠民活動。積極培養和引進名家大師,加強文藝精品創作,促進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事業繁榮發展。 切實讓文明福州持續文明。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積極普及科學知識。實施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志愿服務系統、文明風尚傳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農村文明建設、文明城市長效管理等“六個工程”建設,不斷提升城鄉文明程度與市民文明素質。 (八)多辦惠民實事,加快建設幸福和諧的“有福之州”。 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就業與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力爭農民收入增速超過城鎮居民。積極促進就業,爭取城鎮新增就業13.3萬人,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4.6萬人,實施職業技能培訓4.8萬人次、創業培訓5000人次。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和企業合法權益。 統籌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力度,統籌做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探索建立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盡快成立四城區社會保險分中心。適時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強化動態管理,確保應保盡保。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努力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推進保障房、安置房建設,新開工建設2萬套保障性住房,力爭建成1萬套保障性住房。積極推行“模擬征遷”等和諧征遷新模式,認真解決被征地拆遷群眾和退養漁民生產生活出路問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長效機制,支持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新建一批農村敬老院,推進老干部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事業,動工建設市社會福利中心、殘疾人康復就業中心。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建和改擴建35所公辦幼兒園,探索實施學前教育購買服務模式。完善中小學布局,新建和改擴建30所中小學,擴容中小學學位1萬個,全面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創建任務。創建20所多樣化特色化建設試點普通高中。進一步提高市屬高校辦學水平。推動教育資源配置向農村尤其是邊遠、貧困、民族鄉村傾斜,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和農民工子女入學等工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成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支持發展特殊教育、老年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 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省會醫療資源布局,啟動市婦幼保健院遷址新建、市二醫院內科樓等項目建設。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改造提升及設備標準化配置。完善疾病防控、衛生監督、醫療救援、衛生應急和衛生信息體系,創建鼓樓、長樂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和臺江寧化等國家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力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實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進計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城運同行。加快推進海峽奧體中心“一場三館”和運動員村建設,抓緊建設、改造一批縣(市)區體育場館。認真備戰第十五屆省運會和第八屆城運會,精心辦好世界沙排巡回賽、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十萬人健步行等大型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加強群眾健身場所和設施建設,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城運、支持城運、參與城運的濃厚氛圍。 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服務。全面推行“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加強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持續推進“數字福州”建設,完善便民呼叫中心12345系統、“中國福州”門戶網站、“福州發布”政務微博群等便民利民公共服務平臺。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應急處置等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和“大調解”工作體系,及時排查調處社會矛盾糾紛。不斷鞏固提升“平安福州”建設成果,深化綜合警務改革,加快建設城市視頻監控系統,穩步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有效防范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進一步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社區矯正、青少年事務社工等工作。擴大基層民主和群眾自治,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深化雙擁共建,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及武警現代化建設、海防、人防等工作。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0]福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
- [ 01-10]福州市領導看望慰問市人代會駐會工作人員
- [ 01-10]福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
- [ 01-10]聚集福州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修改6處
- [ 01-10]福州日報社論:新征程 新使命 新作為
- [ 01-10]福州市人代會全面改進會風:政府工作報告僅用一小時